叶知秋却一页一页仔细看着,特别是小公主的病历记录,更是一字一句细看。好半天,脸上笑容越来越浓了,抬头一瞧,见孙奇他们都十分沮丧的样子,不由奇道:“师父、伯父,你们发现什么端倪了吗?”
两人摇摇头,道:“这病案换成谁治也是这样,命该如此,掌禹锡的辩证用方都是没有问题的。”
叶知秋却兴奋地说道:“这里面问题大了!商国公主玩水生病,又是暑天,有胸痞、身重、苔腻、脉濡等湿邪郁阻的症状,这说明是温病中的暑湿之证!是外感湿邪所致,本来应当用芳香化湿的,但是,掌禹锡却用伤寒方治温病,结果使津液正气大伤,湿邪更加猖獗,全身发热陡然上升为高热,蒙蔽清窍而发狂,这时候本来应该用清热化湿开窍的药,他却用了承气汤泻下,使得全身正气津液进一步大损,气血俱衰,筋脉失养而抽搐,邪化燥火,内传营血,灼伤肺络而咳血,气随津脱,气随血脱,最终不治。所以,这是一个典型的误治!”
孙奇和孙兆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都是一脸茫然,听不懂叶知秋在说什么。
叶知秋看见他们俩的眼神,也发现了自己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温病在宋朝认识很肤浅,这时候的医者还没有认识到温病的特殊性,也不知道如何针对性地治疗,往往用的就是伤寒论的方子。所以,掌禹锡这个病案,说到底跟爷爷孙用和的一样!
如果自己能证明这暑湿病不同于伤寒,用伤寒方子治导致了坏证,最终治死了掌禹锡,那就能将掌禹锡整倒。但是,要证明这一点很难,如果能证明这一点,不用通过整倒掌禹锡来给爷爷脱罪了,而直接就能证明爷爷没有过错。问题是现在就是不能证明这一点。
不过反过来,掌禹锡跟孙用和治疗的都是温病,也都是由于认识不到温病不同于伤寒,而误用伤寒的方子治疗导致了坏证,最终治死了,所以两人应该受到同样的处罚,如果能把这个结果揭示给掌禹锡看,不一样可以达到说服他不定孙用和的罪的目的吗?因为两人相同的毛病,给孙用和治罪,就相当于给他自己治罪!
想到这,叶知秋兴奋得直搓手,正要给孙奇他们解释,忽然又想起一件事来,翰林医官院并在没有追究孙用和前面误将温病当伤寒治的问题,因为他们这时候对温病的了解,还远远不够,认识不到这其实是一个误治,他们追究孙用和罪责的关键,是后面误治出现坏证之后,对于坏证都不知道是什么病,但是孙用和在辩证不清的情况下,擅自使用了自己的经验方治疗,结果二皇子死了,主要是后面这个问题。而掌禹锡给商国公主治病,后面出现坏证之后,辩证是承气汤证,使用的是伤寒论上的承气汤方剂,这都是经方,虽然后面治死了,的确是误治而死,但是,由于使用了经方,就不好认定是“不如本方”了,这一点跟孙用和使用自己的经验方不同。
所以,就算把这个案子捅到官家那去,追查下来,也难以给掌禹锡归罪,因为他用的方子是经方,辩证也是清楚的,按照这时候的医学水平来说,也就是这个辩证结果。
孙奇和孙兆见他呆在那里,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紧张的,不知道怎么了,瞧着他。
叶知秋也瞧着他们俩,问道:“掌禹锡误将温病当伤寒治,这个误治,师父和伯父看不出来吗?”
他这其实是明知故问了,两人茫然的表情就已经说明了一切,但是,他还是要问,因为他要用他们俩的明确回答来证明看看别的太医院医官是否也可能这样想。如果是,那就没指望用这种方法追究掌禹锡!
果然,两人摇摇头,孙兆皱眉道:“你就不要再拿那什么温病不同于伤寒说事了,没有用的!”
孙奇也叹道:“这个病案没有什么问题,当时也是经过了翰林医官院十位医官审查的,一致意见没有误治。泽儿,你这法子原先听着还是很有用,但是,这掌禹锡医术高明,不在我们之下,辩证用方都是精确的。”
叶知秋听到这,眼前忽然一亮,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啊,掌禹锡也是北宋名医,与孙用和他们齐名的,自己虽然说服不了孙奇他们,但未必不能说服掌禹锡。
一切皆有可能!叶知秋决定马上去找掌禹锡,只要有一分可能,就尽一万分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