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页

这高建武实在是太反常了,他向来对泉盖苏文只是表面上和睦,表现出什么君臣想得的意思来,其实,心里恨不得捅他几刀,向来是懒得跟他说话的,如今却这么热情,怎么不叫人起疑呢?何况,泉盖苏文已经听说了高建武联合了一干大臣,想要诛杀他,只是不知道具体计划,如今看起来,玄机就在这酒里了!

泉盖苏文来王宫之前也已经做好了逼宫的打算,如今,既然这位国主对他不仁,他也就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了,直接哈哈一笑,将酒樽掷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就在高建武惊怒交加之际,就听见泉盖苏文高声喝道:“来人,王上昏庸无能,无故要诛杀大臣,国有昏君,乃是大不幸,有志之士,人人当诛此昏君!”

一干甲胄分明的士兵拿着武器,冲进了大殿,迅速的制住了众人,将见势不妙,想要溜走的高建武也拦住了,几个意图反抗的大臣当即被砍掉了脑袋,血腥味刺激的人心头一寒,明晃晃的兵器在闪光,所有人都生出了无力回天的感觉!

第164章 对高丽的态度

昨天一时没注意,把稿子弄丢了,今天重写吧!

高丽对于中原来说是一根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中国历史上,除了跟草原上关系紧张的时代,否则,高丽一直是中原皇朝的打击目标。

一直以来,在中原的眼里,高丽、辽东就是苦寒之地,人烟稀少,直到清朝的时候,那些政治犯还要被流放到东北的宁古塔。

说起来,高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还在殷商时期,这里便是殷商王族大臣萁子的封地,当时叫做萁子国。萁子国的封地城邑便在浿水西南,叫做乐浪。周灭商,因萁子贤能,大度地保留了萁子国。整个西周数百年,萁子国庶民被中原人唤做“高夷”,也叫做高句丽、高丽、句丽、句骊等等。及至春秋板荡,萁子国一班老世族便思念故国,自认殷商臣民而与中原疏远。到了战国之世,叫做“满”的萁子国国君便自立称王,中原战国便直呼其国为“高句丽”了。秦开平东胡,自然也吞灭了这个“高句丽”,当年的萁子国便成了后来的辽东郡。

然后,作为原本汉朝的一部分,高丽最后还是建国了。当时草原上的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到鸭绿江沿岸的卒本扶余,建立高句丽。高句丽建国后,迅速扩张,逐步统一了其周边的扶余、沃沮、东濊并吞并汉四郡。5世纪好太王和长寿王统治期间,高句丽进入鼎盛时期,之后的1个世纪里,保持了在朝鲜三国的强势,控制了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大部分地区。

高句丽统治的地区是汉魏辽东、玄菟、乐浪三郡之地。辽东郡早在战国末年就是燕国的领土,鸭绿江以东的朝鲜半岛北部地区,自从汉武帝元封二年灭卫氏朝鲜,到东晋义熙六年被高句丽占领之前,在中原政权直接统治之下达5个世纪之久。

高丽扩张最快的时候应该是五胡乱华的时候。草原上的民族都冲进了中原,谁还管得了那个不比草原好到哪里去的高丽啊!于是高丽就开始趁机扩张,差不多占据了整个朝鲜半岛,还有南下的趋势。

隋炀帝三次征伐高丽,很多人都说什么隋炀帝好大喜功,将这场战争定义成了对高丽的侵略。当然了,大唐一直就是这么宣传的,毕竟,除了修运河,广造宫室,真正将强盛一时的隋朝国力消耗殆尽的便是对高丽的战争,因此,需要隋为鉴的大唐便主要从如何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等现实政治的角度,孤立地看待这一事件,谴责隋炀帝穷奢极欲和滥用民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大隋在对高丽的战争中不知损失了多少财富人口,高丽俘获了大量的战俘,甚至,高丽那边一直有屠杀隋兵的京观。

大唐明面上保持了对高丽的友好态度,高丽也对大唐的强势崛起收起了爪牙,在李渊当朝的时候,还将一些战俘归还了大唐。不过,大唐未必愿意领情便是,大唐一边谴责着隋炀帝的穷奢极欲,滥用民力,好大喜功,觉得他师出无名,仅仅是因为扩张国土的欲望而发动了这么一场又一场的缺乏正义的战争。一边保持着和隋朝一样的对高丽的政策,毕竟,高丽对中原的压力实在是不小。

高丽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无害,或者说,不仅具备入侵中原的可能,它还较之突厥更多地具备着于占领之后统治中原的可能。当然,前提是,它能先解决与百济、新罗之间的问题。毕竟,朝鲜半岛上的三个国家之间虽说是呈鼎立之势,之间的纷争一向不曾间断过,高丽的国力比起另两国来要强上一些,很有可能统一朝鲜半岛,到时候,就有了余力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