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页

李承乾取过手边的毛笔,饱蘸浓墨,一挥而就。他前世在家中老爷子的压迫下学习书法,尤其擅长行书,在宫中又弄到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加以临摹,此时书法也已经登堂入室,不比名家逊色多少。片刻后,已然写就,将毛笔置于一旁,拈起纸笺,吹干墨迹,递了过去:“勉力而为,却是贻笑大方了!”

那少女见他提笔而成,不假思索,本有些轻视,觉得是个狂妄之徒,但见得那书法,流畅婉转,挥洒自如,已经去了轻视之心,再看看内容,更是心中惊叹,暗自佩服,已然念出声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贤俊秀,皆为康乐。吾人歌咏,独惭惠连。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旁边诸位学子,听得少女轻柔宛转的吟诵之声,都是惊叹不已,大声叫好,欢畅难言。

李青莲的诗自来尽得风流,狂放不羁,无处不在感慨及时行乐之意,叫人觉得酣畅淋漓,妙不可言。人生本就如此,当及时行乐,方不负这大好时光。写罢,李承乾自己也觉心中一松,方才的抑郁失落已然抛之于脑后,他低头看看正欢喜不已的两个小家伙,微微一笑,又摇了摇头,他本就坐得偏远,此时众人争相传阅他的诗稿,他洒然而笑,再次看了一眼那亭中的身影,长身而起,带着李治和晋阳悄然离去。

等众人回过头来,已经找不到那位才华横溢的苏公子的身影了。

第18章 闲饮

李承乾悠然坐在御花园的亭子中,煮着茶,一个娇美的宫女坐在一旁正在弹琴。

李承乾对茶道懂得并不多,要知道,后世的年轻人有几个喜欢喝茶的,喝得更多的倒是咖啡之类的,不过到了这个时代,除了茶叶没什么饮料了,也就没有选择。但此时时人饮茶,尚不是后世的炒茶,而是将采下的茶叶炙烤,做成茶饼,煮茶时还要往里面加上葱、姜、盐之类的佐料进行调味,这是在是让李承乾喝不惯。他倒是知道后世喝的是绿茶是炒制的,可是,怎么炒制,用什么炒制,他是只知道点皮毛,按照他一贯的风格,将大体的方法给底下人一说,又告诉了他们一些有名的茶的产地,就让他们去尝试,经过不知道多少次尝试,已经很有后世感觉得炒茶送到了东宫,并很快风靡起来。李世民甚至将那“雨前”、“碧螺春”等极品绿茶定为贡品,上有所好,下必行之。等几个三省六部的大臣在皇宫中喝过炒茶之后,念念不忘那个味道,自然销路便打开了。那些茶被分为三六九等,第一等的除了进贡,便都是拍卖出去的;第二等卖给那些王公大臣,世家贵族(如果你很有钱也能弄到一些);普通的人也只能喝到普通的茶了。这笔生意又让李承乾狠狠赚了一笔,如今不论其他,李承乾可以说是大唐的首富了,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要让那些大臣得知一国太子经商,又要说什么与民争富之类的话了,李承乾不想找麻烦。

茶壶中冲泡的是极品的碧螺春,水已沸腾,茶香四溢,倒在纯白的瓷杯中,更显得茶色碧绿,清新怡人。

“太子殿下好生清闲!”长孙无忌远远走来,笑道。

“是舅舅,快请坐!”李承乾抬头看见,脸上露出了微笑,“本宫刚刚泡了一壶好茶,正好与舅舅共饮!”

“舅舅不是在承庆殿的吗,怎么有空来此?”李承乾很乖巧地给老头子倒上一杯茶,双手递过,“舅舅请用茶!”

“近来无甚要事,我等自然也清闲下来,太子殿下不也是吗?”长孙无忌接过茶,也不客气。

“东宫事务均已经处理完毕,送到承庆殿去了!”李承乾闲闲地喝着茶,“尤其如今正逢盛世,国泰民安,也没多少事需要处理的啊!”

“这倒是!”长孙无忌轻笑道,然后看似有些漫不经心地说道,“你这些天见过魏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