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这里也要建设一个集市——把他建在距城堡2里路。此战过后,草原商路难行,我们必须在边境和他们交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控制战略物资的流向。天鹰部族此战担任诱饵,也出了大力,命令,在白狼队附近,任他们捡选30万亩地作为牧场。在白狼堆附近60万亩,作为我庄园的封地,其余的土地任元老院规划分配给参战的文武官员。”
沮授立刻表示反对:“不妥,青州战乱频繁,大将本来就捉襟见肘。此时再调动管亥管炳元赴出云,我们驻守的将领就更加缺乏。炳元还担负着训练青州迅驰兵的重任,暂时不能调动。”
田丰小心翼翼的选择着措辞,解释说:“依我看,出云此战,打寒了鲜卑部族南侵之心,几年内,出云不会再有大战。此战,各位将领都以锻炼完成,高鸣雷将军的攻击如火,太史子义将军的侵略如风,张俊义将军的不动如山,稳扎稳打。加上赵子龙将军的追击,飘忽如电。在短期内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四员大将坐镇出云,太过于奢侈,再调管炳元赴出云,会不会显得青州力量过于单薄。”
我斟酌着字眼,缓缓的道:“白狼,将是我今后的养老之地,炳元,是我的家将,建设养老之地,炳元最合适替我出面。辽西,三战之地也,东为公孙度,北为鲜卑,西为公孙瓒,必须在出云保持三员战将,以便应付可能的战事。这样吧,炳元到了白狼,出云之西,昌黎方向由他防守,高鸣雷坐镇出云,不能动,赵子龙还需锻炼,留他俩人在出云,轮番出击骚扰鲜卑。调太史子义来青州,接替管炳元训练士卒,调张合驻扎碣石,与马韩国士卒制定三韩地带作战计划。
此战,我们有一个收获,就是,预先作战计划,把考虑到的东西都准备好,战事才能顺利取得胜利。三韩地带是我们的盟友,我准备让出云军校的士兵都参与进来,考虑一旦三韩发生骚乱,身为盟友,我们如何支援三韩作战。
三韩作战计划完成后,我们下一步考虑,在中原大战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进行作战。我要求军校的士兵进行兵棋推演,把补给,运输,兵力调动等各方面因素都考虑进去。制定几套作战计划,以便我们应变。”
说完,我长身而起:“出云之战结束,我们又获得了稳定的大后方。短期内,青州、出云两地的战事没有悬念,我们必须制定一个五年的发展计划,在五年的时间里,让利于出云、青州两地百姓。为了使出云、青州两地百姓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准备在两地实行统一政策。出云的政策如果在青州不好实行,我们就稍加修改,换一种名称实行。为此,我打算调高堂隆来青州负责内政。同时,为了加强出云的军事力量,也为了加强出云和青州的联系,子正,符皓,你们两位必须有一人去出云,担任出云大相国,你们两位商量一下,谁去?”
第三章 乱世降临 第七十二节 因果报应
沮授长身而起,慨然说:“我去,授正要和主公说,主公轮番调动出云武将,使将不将专兵,防止了武将拥兵自重。但是,出云孤悬辽西,内政始终由几个人主导,若不加防范,久之,必生祸端。授愿意为主公防止这个祸端,五年为政,五年后,授当回到主公身边,在为主公效力。”
被人看穿了,我颇有点尴尬的一笑,对沮授长鞠一礼:“子正,如此,出云之政就拜托你了。五年之内,外事不决问高顺,内事不决,可向高远亭(高山)、尹志平(尹东)咨询,他们都和我出自一师,会给你满意的答复。
五年之内,出云练兵的场所就是大草原,可每年制定计划,让赵子龙、高鸣雷轮番出击,骚扰大草原,抢占土地。从明年开始,一旦我的白狼石堡建成,我有个开发白狼的计划,以此来吸引流民定居。你注意,五年之内,为了吸引流民定居,凡无主的土地,本着先到先得的原则;凡在这无主的土地上,投入了相当地价的劳动和开发,这块土地就归此人所有。10年之内,新开发的土地免税。”
采用这种开发方式,看似政府吃了亏——别人把土地占了,政府却没有获得一分钱,还要对别人提供军事保护。但是,那荒地本不是政府的,政府本来也受不到钱。用这种方式开发后,大量的流民为此来这里定居,让政府节省了安置的费用。流民辛苦经营土地,虽然不交一分钱税,但却消费了大量的生活用品。10年后,等到他们的土地经营好了,有能力上税了。经过15年政府的军事保护,他们也会自觉自愿的交税。只要税负轻薄,即使是辽西苦寒之地,流民也会愿意定居。如此,我们的殖民计划就可以顺利完成。
“子正,你走之前,和符皓,子泰,宪和商议一下,青州五年之内,该实行什么政策?我有个想法,首先是教化万民的计划,鼓励百姓,士子办私学,青州府衙再出一份钱,办一所官学。这所官学吗,就叫青州官办学堂。
管幼安在出云整理典籍,发明了一种标点符号,用于断句行文。出云印刊了大量采用新式标点的纸制书籍,战乱期间,无法对外销售。我们就把它全部买过来,办理三级学堂。
第一级学堂为平民学堂,为各县衙官办。在平民学堂里,学生必须学会常用的300个字,和简单的加减术学(相当于小学一年级)。
第二级为功民学堂,有各功民自己出资办理,准许办理者收取学费作为学馆的日常开销。准许办理者在学堂名字前加挂自己的名号,如:子泰在广饶出资的办理的学堂,可以叫‘广饶田畴功民学堂’。平民学堂出来的人,可继续升入功民学堂学习。功民的子女可以向官府提出申请,由官府支付一半的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