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页

大明官途[校对版] 高月 1991 字 2023-03-15

齐泰听完李维正之话,不由目瞪口呆,心想他们翁婿二人真是一路货色,这位更狠,居然还想到了修改史书,心中虽不赞同,但脸上却不敢表露,只得干笑了一声继续道:“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关键是皇上明天要去宗庙拜祭先帝,黄子澄坚持所谓不成体统之事根本就不成立,只要心正就不惧,让皇上以大义辩驳,我不知该怎么劝皇上。”

李维正摇了摇头,苦笑一声道:“你们都是正人君子,满腹治国安邦之策,却真的不懂阴谋诡计,你们以为秦王真会拿那件事发难吗?你们都知道那件事根本就没发生,难道他就不知道吗?就算秦王蠢,可他身边的谋士呢,他们也蠢吗?他这样说是想把皇帝先诓进宗庙,让你们以为事情不大,可以应付,等皇帝进了宗庙,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齐泰愣住了,半晌他才结结巴巴道:“可是皇上确实没有做什么有失仁德之事啊!他们何以弹劾?”

“何以弹劾?”李维正有点不可思议地盯了齐泰半天,他不由哑然失笑道:“齐大人居然说何以弹劾,我来问你,先帝制定的诸般严刑峻法现在何在?先帝定下的桩桩铁案,现在还有哪件没有翻案?先帝对江浙课以重税,并言永世不得更改,皇上是否遵从了先帝之令?皇上一次又一次地将先帝的律令圣旨踩在脚下,不屑一顾,有了这么多的依凭,秦王难道还不足以逼宫吗?”

齐泰已经听得满头大汗了,他狠狠给了自己一记耳光,转身就走,不等他走出门,李维正却淡淡一笑道:“不过秦王之谋确实不用大惊小怪,齐大人只须略施小计,就让他逼宫不成。”

齐泰的脚钉在了门口,他蓦地回身,向李维正深深施一礼,恳求道:“事情紧急,万望总兵大人赐教。”

李维正却不慌不忙地喝了一口茶,才缓缓说道:“其实办法很简单,齐大人不是兵部尚书吗?只须调两万精兵部署在宗庙附近,我保证明天藩王们一个都不敢来。”

……

第六卷 潜龙出海 第二百二十九章 京都风云(八)

布兵其实就是一种心理上的暗示,并不是调一支军队往太庙后面一放就了事,这里面也有技巧,李维正给齐泰的机宜是八个字:高高举起,轻轻放下,齐泰理解了这八个字的含义,请示过皇上后,他开始行动了。

从下午开始,一队又一队的军队进城,在京城里制造出了一种恐慌的气氛,紧接着城门紧闭,任何人不得外出,但并不宵禁,然后就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天黑以后,有人在皇城附近发现了有军队秘密进入皇城,足足有两万人之多,军队进皇城非常隐秘,周围几条街都不准行人往来,但还是被附近的居民看到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时,驻守皇城的士兵换岗了,他们带来了一个令人心惊胆战的消息,昨夜两万军队所去之地是太庙,随即宗正寺派人通告各王,进宗庙拜祭先帝,每王所带随从不能超过十人。

休朝一日,今天将是藩王正式拜祭先帝的日子,经过十几天的准备,各种礼仪器物皆已在宗庙内布置完毕,愁云低垂、寒风萧瑟,皇城弥漫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

按既定的拜祭礼仪,诸王将在卯时一刻会聚承天门,然后列队步入太庙,辰时正,拜祭开始,可现在已经过了卯时,承天门前依然冷冷清清,只有三个藩王在等候,除了秦王外,还有安王和唐王,安王和唐王都很年轻,约十七八岁,他们都身着孝服,表情悲戚,他们不时低声说着什么,眼睛里都慢慢生出一丝疑惑和忧虑,并不是每个藩王都知道昨晚发生了什么,这两个王爷就不知道,他们是准时来承天门前等候,可已经过了卯时,别的兄弟一个都没来,着实让他们不安了。

“两位小弟不用担心,大家一定都在来的路上,马上就到了,呵呵!”秦王扭过头对他俩干笑几声,脸色随即又阴沉下来,为了今天的拜祭,他昨晚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睡,想像着自己坐上金銮宝座的时刻,他也知道了有军队调动之事,但他的心思已经完全被今天即将发生的事情占满了,根本就没有考虑其他可能,他为自己的天衣无缝的方案很是得意,先把朱允炆诱进太庙,再逼他在先帝灵前请罪,无论如何他这个皇帝也做不下去了。

朱樉甚至把怎么逼问朱允炆,朱允炆怎么回答等种种可能都想好了,他就唯独没有想到诸王会不来,大家都希望朱允炆下台,他们怎么会不来呢?可事实却是,到现在只来了两个无足轻重的藩王,朱樉真的忧心忡忡了,他不由想起邵闻达前天劝过自己,当心藩王临时反水,当时他勃然大怒,狠狠地训斥他一顿,而现在,情况偏偏就被邵闻达说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