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着信笺字里行间无尽的关切与情意,唐离心中原本就涌起的温暖愈发的浓厚了,恰在此时,闻知是家书后一并凑上来的宝珠轻轻诵念起了信尾的那首留诗:
官人远去巡边地,夜得边书字盈纸。挥刀就烛裁红绮,结作同心答千里。
君寄边书书莫绝,妾答同心心自结。同心再解心不离,书字频看字愁灭。
结成一夜和泪封,贮书只在怀袖中。莫如字书固难久,愿学同心长可同。
字字句句温婉而来,如一瓢瓢温泉浇灌着唐离心中的温暖。唐朝是诗的国度,贫家小户不提,但凡富贵人家的书信中总少不了借诗谴情,虽然唐离并不知道这首诗是由何人“待笔赋情”,但其间却深婉的表达出了李腾蛟及郑怜卿对自己深沉的爱意及思念之情,以至于再这个瞬间,他满心涌起的都是乡关之思。
蓦然,凌州城楼急促响起的战鼓声惊碎了室中流淌满溢的脉脉温情,原本心情宁静温馨的唐离吃这突然而起的战鼓声一惊,手中的家书如翩飞的蝴蝶盘旋落地,“草人计开始了!”脑海中突然而起的这个念头让唐离一个箭步跨了出去,这个几乎是本能的动作之后,他才猛的醒悟过来现在的他并不是在凌州城头,一时间,面对地上散落的家书和房外震天的厮杀声,唐离就这样怔怔的站在了那里……
第一百八十九章 守城(六)
分明已是半夜二更时分,但此时伸手不见五指的凌州城中却半点也不安静,城头响了近一个时辰的金鼓声让合城百姓心中惊疑不定,纷纷在心中揣测着是不是该死的吐蕃人卑鄙的发动了夜袭,心中沉甸甸的睡不着,就有那一等心急的百姓索性穿衣起身,等待必定会随之而来的征召。
但是直到声声催人的金鼓声彻底结束,不仅他们预想中的征召令没有下来,而且竟自城楼上热闹的很,但屋外的街道上却是一片寂静。
既然没有征召,就说明战事并不太吃紧,城民们心中疑惑的同时,心底却也长出一口气来,至此,身心俱疲的他们才感觉到浓浓的困意,在各种揣测战事的嘀咕声中,深夜中的凌州渐渐的安静了下来。
只是,与城中各坊区的百姓们不同,凌州府衙内此时却有一个惊喜之极的呼喊声在静谧的夜空中传布极远,“郑公子,郑公子!”这个身穿下层青色官衣,疾步跑动中的吏员此时明显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以至于还在大老远他便对着唐离的房间叫喊不停。
因已知道今晚的计划,府衙中那些值守的吏员们也没心思睡觉,都在亮着烛火等待“郑公子”这个奇思妙想草人借箭计的最后结果,此时听这吏员惊喜的叫喊声,他们已是知道了答案,心下一喜,口中吐出一口气的同时,脚下却是不约而同的起身拉开房门向唐离宿处而去,守城坚持了两天,毫无还手之力的被吐蕃人压着打,众人又是忙碌又是担忧,心中早憋闷的很了,此时有这么个机会沾沾喜气,泄泄心中的郁火儿,也是一件大快意事。
等那报信的吏员跑的近了,才发现唐离的房门早已打开,而无论何时总是衣衫雅洁的“郑公子”早已在门前等候他的到来。
“成了,草人借箭大功告成了!”气喘吁吁的跑到唐离身前,那吏员一时惊喜之下也忘了行礼,也没注意到身后随他而来的其他吏员,顾自直嚷嚷道:“吐蕃人中计了,前后持续近两个多时辰,据刚刚草草清点出的数字,此次草人借箭共获箭十二万支有多,兵马使大人命在下速来给公子禀报好音,还说此次借箭乃是公子首功,等敌退之后必专折奏报朝廷为公子请功。”
“十二万!”报信人后面的话并没有多少人听清,那些随行而来听好消息的吏员们先听说吐蕃人果然中计时已是心下大喜,及至再听说获箭十二万有余,更是再也忍不住的欢呼出声,忍了两天一直被人打,此时终于有这么个机会扬眉吐气一下,又有谁不欢喜,当下就有一个吏员笑着重重啐了一口道:“腥臊泼赖的蛮子,尽自野蛮,终究脑袋还是不够使,看咱们守城缺箭,他们可就巴巴的送来了,看他们这争先恐后的样子,竟生似怕自己死的不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