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良臣下狱之后的第三天,一骑飞奔入长安,在人流如织的大街上依然纵马狂奔,行人纷纷闪避,看到骑士身上插的驿旗,都晓得又要有大事发生了。
驿卒飞奔入巡抚衙门,早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衙役接过马缰绳,将骑士搀下来,那骑士气喘吁吁道:“快,王爷,还有钦差大人,都到了门口了。”
衙役速报巡抚大人,巡抚大人闻言一惊,慌忙穿靴戴帽,派人通知秦公公,上一个钦差还没走,又来一个新的钦差,还有王爷也到了,难不成是秦王重新获得了皇上的宠爱?现在猜这些已经没用了,人都快到城外了,身为陕西巡抚不去接驾,那是失礼的大罪。
所幸秦公公就住在本院,接报后也是急慌慌的赶来,问潘沧海:“哪位王爷到了?”
潘沧海说不知道,将那个驿卒叫上来问话,驿卒也说不清楚,但是看见代表亲王仪仗的绣龙旗帜了,还有天子符节和数百骑兵护卫,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么。
啥也不说了,赶紧敲鼓召集官员们吧,长安城太大,文武官员们这会也不知道在哪里乐呵呢,能凑几个人就几个人了,潘巡抚将礼服带在轿子里一边走一边换,秦公公也跟着往城外去,心里还直犯嘀咕,怎么又来一个钦差,难道是皇上对自己不放心么?唉,圣意难测啊,大周朝这位开国君主实在难伺候,他做出什么决定都是有可能的。
临时凑了十几个官员,巡抚衙门和知府衙门的三班六房衙役全部拉出来,黄土垫道是来不及了,只能紧急疏散百姓,让出一条通畅大道来,钦差和王爷来得急,怕是也不会怪罪这些细节。
来到东门附近之时,守城士兵已经发现了远方的队伍,几个军官飞奔下来禀报巡抚大人:“是潼关兵马的旗号,大约五百骑兵,护着几辆马车过来了。”
潘巡抚抖擞精神,命人大开城门,率队出城,此时已经隐隐可以看见对方的旗号,一杆绣龙大纛迎风飘舞,还有雪白的天子符节,车辚辚马潇潇,皇家威仪尽显,潘巡抚不疑有诈,率先迎了过去,秦公公在司礼监当差多年,经验丰富,也没看出有何破绽,或者说从内心深处就没料到会有人胆敢假扮王爷、钦差,毕竟这也太离谱了些。
元封骑着高头大马,身上穿着王府侍卫的袍子,不时回头看看身后装成王爷的李明赢,李少爷身材和秦王相仿,穿上偷来的蟒袍倒也合身,一身的跋扈劲头很符合年少轻狂的亲王身份,他现在扮演的是三皇子张承太,反正老三也没来过长安,谁也不认识这张面孔,再说了,也没打算和这些陕西官员多废话,长安不比潼关那么好期满,都是官场上积年的老油子了,能骗得了他们一时,骗不了一世,所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最合适。
徐达身穿铠甲,外罩红袍,腰悬宝剑,身后两个儿子也是一身甲胄,手中倒提着铁枪,凶神恶煞一般,这几天来他们父子三人恩威并施,发了几千两的银子,揍改了几个兵油子,已经将这四百名潼关骑兵的心给收拢了。
徐达告诉他们说,长安城混进了反贼奸细,冒充钦差扣押了朝廷命官,现在他们的任务就是拨乱反正,这可是天大的功劳,事成之后人人皆有重赏,官兵们都是头脑简单的丘八,哪里分得清谁才是真反贼,反正夏总兵交代过了,让他们听这些人的调遣,吃粮当兵就是干这个的,长官让打谁就打谁,没二话。
潘巡抚的车驾出来了,一长溜的轿子,巡抚大人和秦公公乘的是八抬大轿,其余官员坐的是四人抬轿子,随行的差役也有数百人,来的实在匆忙,各个衙门的队伍混杂在一起,到处是写着官衔和回避肃静的牌子,走来都去都是黑红衣服的公门中人,夹杂着几个陕西省军的将领,也是坐着轿子来的,随行几个护兵,也没啥战斗力。
双方隔着数十步远,各自停下,潘巡抚和秦公公落轿,走出来恭候钦差,只见对面一骑小跑过来,英气勃勃的侍卫朗声道:“安国亲王传你等过去说话。”
潘巡抚和秦公公对视一眼,豁然开朗,原来是皇帝重新启用了三殿下,派他前来长安坐镇,这个结果也在意料之中,两人心中稍定,扶着腰间玉带,一前一后走了过去,至于其他官员,还没这个资格去觐见亲王,只能在原地候着。
李明赢身穿蟒袍,稍微有些紧张,假扮成王爷是元封的计策,因为长安不比潼关,只有一个海公公冒充的钦差还不够分量,必须要有一个亲王才能把秦公公给引出来,现在看来计策已经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