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只觉天旋地转,脸若死灰,再也说不出话来。
杨氏若是完蛋了,不会有人为他们伸冤,谁愿为了覆灭的杨氏出头?更别说,杨氏作恶多端,死有余辜,群臣巴不得他们死光光。
“本来嘛,我是不打算出手的。只是,你这样的大奸大恶之人,若不亲手杀死,那是人身的遗憾。”李昌国手上一用力,一声骨骼断裂声响起,杨国忠的脑袋耷拉下来。
第四十三章 报应来了
杨国忠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奸大恶之辈,作恶多端,他最大的过错就是酿成了“安史之乱”,让唐朝由盛转衰,为后人叹息。
“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由盛转衰,自此以后,一千多年过去了,中国历史再也没有达到那种高度。人们把酿成安史之乱的过错主要归咎于两个人,一个是李林甫,另一个唐玄宗。
李林甫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奸臣,他当政十九年,嫉贤妒能,使得唐朝没有贤臣在位,没有良将。这些都是事实,人们据此而把安史之乱归咎于李林甫,是不对的。
没错,李林甫是罕见的大奸臣,然而,他的目的是保住自己的相位,没想过要让唐朝衰败,没想过发生大乱。为此,他为消除安史之乱有过安排。
在李林甫生前,他提议让安禄山进京为相。这一手其实很高明,这是对安禄山明升暗降。若是他的计划实现的话,安禄山就到了长安,失去了兵权,即使他有心造反,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就不会有安史之乱了。
这一计划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杨国忠的全力反对。他一口咬死,安禄山要造反,有反骨,绝不能把相位给安禄山。
此时的安禄山轻天下,每次进出龙尾道时都会左顾右盼,连李隆基也是放在眼里,还没有下定决心要不要造反。原因在于,他怕李林甫,只要李林甫在世一天,他就不敢有反心。
直到李林甫死后,杨国忠接任丞相,安禄山得到消息,仰天长笑,大骂杨国忠市井小子,无才无学,像他这样的人当丞相,那是天要亡唐朝。从此,安禄山下定决心,要造反,要取唐朝天下。
安禄山虽有造反之心,也采取了行动,却不会那么早发生。安史之乱之所以发生得那么早,是因为杨国忠逼的,正是因为杨国忠的逼迫,才让安禄山不得不提前造反。
杨国忠口口声声安禄山有反心,要造反,那不过是他打击安禄山这个政敌的借口,根本就没有做任何准备。等到安禄山真正扯旗造反后,杨国忠一事无成,整个唐朝都没有应对措置,最终酿成弥天大祸,唐朝由盛转衰。
假若杨国忠有足够的应对,即使安禄山反了,也不会拖八年才平定,更不会付出那么大的代价。
可以这样说,杨国忠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真正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