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页

一队队骑兵陆续从李清身边经过,大家一一挥手告别。

“或许与吐蕃打仗时,我们会并肩作战!”褚直廉的战马长嘶一声,率领军队飞驰而去,身影变小变远,渐渐消失在地平线。

李清收回送别的目光和长劳劳的挥手,转身望着这座丝绸之路上的要塞,他忍不住想大喊一声,从此时起,他便是这座城池的主人了。

刺史大人抵达敦煌县,早有军政地方官员出城迎接,所谓出城也不过离城门五十步,万一马匪出现,跑回去还来得及。

欢迎仪式也和后世颇有不同,没有小朋友顶风冒雨、冻得脸色乌紫来欢迎领导的场景,只有十几个官员在拍马奉承,什么年少有为倒不能说,只能说皇上慧眼识人,李都督、李刺史治下,沙州一定兵强马壮、百姓安居,还加了一句经济繁荣,这潜台词却是有财大家发。

至于功曹张三、仓曹李四,这些都不用介绍了,以后会慢慢被换掉,也没有认识的必要,李清心系千秋后代大计,急着要将帘儿送回府内静养,也懒得和他们罗嗦,便慷慨应允了今晚赴接风宴一事,有什么事,酒桌上再谈,这里虽是西域,但酒桌文化却和中原一脉相承。

李清的都督官邸在敦煌县中心地带,闹中取幽,原是唐初一大食商人所建,清一色的花岗岩打磨砌成,原料都从外地运来,造价不扉,结果被当时的沙州刺史看中,用一计偷渡罪,将大食商人遣返回国,此宅便没收充公,再配给领导私用,当然,刺史卸任回京后,这不动产也带不走,便留给下任,一直便成了传统刺史官邸,李清到来,只需稍加布置便可以入住,这布置的工作自然已经由先期抵达的管家张旺做好,管家的作用是让主人在生活上过得舒适,而房间分配、家规修订则一般由女主人来做,帘儿身体不好,需要立即卧床休息,小雨便担起了女主人的责任,至于她怎么分配房间、安置家人,这些琐事就不提了,李清的家规也不是今天才有。

且说李清一直便对豆卢军不出面制止马匪攻打寿昌县深为不解,后来褚直廉那怪异的表情和欲言又止,让李清也隐隐感觉和豆卢军有关系。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名堂?”

李清再也忍不住,将帘儿她们送进家门,转身便率领亲兵向城外驰去,军队是他这次任命中最看重的东西,只有掌军他以后的腰才能挺直,只有领军他才有上战场的机会,他才能在陇朔集团中站稳脚,他的李将军之名才名符其实。

豆卢军的驻地有两处,若发生战事时,军队会驻扎在城内,但城内施展不开,无法训练,所以在敦煌城南三里外,还有一处营地,为非战时所驻。

大唐的兵制一直到天宝八年都是实行府兵制,府兵制的兵归军府,由兵部统一调配,兵源以自耕农为对象,服兵役是大唐子民光荣的义务,不去则取消永业田,当兵不仅没有军饷,而且所有的军粮、武器装备、军服物资都是自己掏钱,也就是说,国家不负担一分军费,但家里有田作为质押,农民又不得不去,所以大唐前期兵源充足,国力鼎盛,也是就是因为均田制得到较好贯彻的原因,府兵制下,兵是国家的兵,各节度使控制不了兵源,也就没有造反的依凭。

事实上从高宗和则天皇帝起,大唐的土地制度便渐渐被破坏,农民失去土地,国家也失去兵源,开元二十五年以后,有偿当兵的募兵制渐渐开始兴起,主要是用于戍边,到天宝中后期各节度使开始私自募兵,拿人家的钱,自己要听人家的话,直到此时,各节度使才有了自己的军队,这就是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源,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根源,所以把安史之乱的责任完全推给李隆基倒也并不公平。

安史之乱爆发还有一些别的因素,比如大唐周遭强敌太多,不得不在边境设立强有力的军区等等。

当然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性质却不同,安史之乱是个人想做皇帝而造反,而藩镇割据不过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较量,这个自古就有,清朝不也就这样灭亡的吗?

话有点扯远了,先回来,李清率领三百亲兵一路飞驰,片刻后便抵达了豆卢军营地,向营门交验了节符,所谓节符也就是皇帝给边疆大将的领兵标志,只有拥有节或鱼符才能率兵打仗,所以李清官职的全称是‘使持节都督沙州诸军事兼沙州刺史’,节度使也是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