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页

李林甫呵呵直笑,“是!是!国家有这么多大事要等太子去操劳,老臣为这点小事烦扰太子,实在过意不去,现在夜已深,老臣就不再打扰太子,请太子好好安歇。”

他特地将‘安歇’二个字加重了口气,李亨也微微一笑,“相国也请早些安歇,明日还有很多事需要相国操心,我就不打扰相国了。”

二人拱拱手,客客气气的告别而去,一段公案就此了结,看似简单轻松,但中间却历经了无数次的险争恶斗,再斗下去也是两败俱伤,形势已经迫使他们不得不罢手,所以二人的此次见面,不过是个形式,就仿佛一场大战后两军主帅间的一封求和信。

天宝四年初,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上报朝廷,成都富豪海家勾结吐蕃、走私军品被查获,李隆基当即批复,由大理寺牵头,会同益州地方、剑南节度府三方会查海家走私军品案,二月,此案证据确凿,上报刑部结案,海家走私军品属实,数额巨大,李隆基遂命将海家不分良贱满门抄斩,以儆天下商人,益州刺史李道复以失察罪,降职一级,贬为岳州司马。

当天夜里,李清回到客栈,他再也抑制不住思念之情,提笔写家信让帘儿和小雨进京,又怕她们路上有失,再修书一封请王兵各派人一路护送。

第一百零六章 南诏风起

南诏,太和城。

南诏王宫呈长方形,全部用白色的大理石砌成,但显得有些幽暗,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影影绰绰悬垂着巨大的白色的帘幔,在宫殿中摆放着一张宽大的镀金宝座,它的主人皮逻阁吃力地斜靠在上面,他坐在这个位子已经十七年,这是一个雄才大略之人,开元十六年继位后,他审时度势,充分利用婚姻和亲与唐王朝支持这两把利剑,经过五年的南征北讨、拉拢分化,渐次灭掉其他五诏与河蛮,并击退了吐蕃的势力,摆脱了吐蕃的控制,开元二十六年,皮逻阁迁都太和城,建立南诏国,唐王朝遂封皮逻阁为云南王、越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并赐名“蒙归义”。

他今年尚不到五十岁,但长年征战和病痛已经使他日渐憔悴,脸庞凹陷,皮肤干瘪而衰老,仿佛六十岁的老人,他又密又长的白发从额头一个细细金色环状饰物上垂下来,额头中央有一颗蓝色宝石在闪闪发光,他的目光炯炯有神,犀利地盯着正在汇报滇东局势的大军将段忠国,在他身后站着四个年轻人,这是他的四个儿子,为首穿白袍之人,约三十余岁,相貌英武,目光锐利,他便是皮逻阁的长子阁罗凤,与阁罗凤并肩立的是次子于诚节,他约二十六七岁,相貌风流俊俏,据说其文才已不亚于汉人举子。

在阶下,十几个文武重臣分两列而立,共同商讨南诏东扩大计。

起于去年的滇东寒族动乱已于秋天平息,大唐王朝为防止南诏东扩,遂赦寒族首领寒归王和寒崇道兄弟之罪,保持‘以夷制夷’的云南策略,以寒族来遏制南诏的壮大。

现在是该皮逻阁出招的时候了,皮逻阁最擅长的武器便是和亲,而此时,他深谋远虑的头脑中考虑的正是这个古老而有效的办法。

他用略略嘶哑的声音道:“不用再考虑了,寒归王和寒崇道都需要拉拢,我决定用我的两个女儿来换取滇东地区,一个嫁给寒归王之子寒守偶,一个嫁给寒归王之子寒辅朝,这是一本万利之事,我何乐而不为,只是唐朝那边还需要派人去解释,告诉他们,联姻只是我们南诏的传统,并没有其他意思。”

“可是殿下,臣以为唐王朝未必会相信。”

段忠国说得含糊,如此明显的政治目的唐王朝怎么可能会认为只是一个传统。

皮逻阁微微气喘道:“他们不相信又何妨,我告诉他们是我做臣子的本份,该做的我都做了,从道义上他们便挑不出我的刺来,而且在出使的同时,送亲队伍也一并出发,只是这去大唐的使者,”皮逻阁回头扫了一眼儿子们,“本来今年我应去长安觐见,但我的身体,唉!我希望你们中的一个人替我去长安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