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铮等将一路相送,却是默然无语,气氛非常萧索。以这种士气出征,本身就是一种不祥之兆,然颜真卿已经没有了退路。
“大帅,末将等在潼关恭候大帅胜利凯旋!大帅保重!若有不测,还请大帅速速退回潼关,末将等将率军救援!”范铮在马上抱拳道。
颜真卿眉梢一挑,心里冷笑了起来。心道:你范铮挖空心思协同诸将逼迫本帅出战,其目的不就是想要趁机将本帅逼上思路,然后好取本帅而代之?
但颜真卿却明白,纵然自己不答应出战,军心混乱之下,也会导致兵变。说不准,这范铮会串通一些将佐,趁机向颜真卿下手夺他的兵权,乃至打开潼关投降安禄山都有可能。
颜真卿心里长叹一声:此去,舍去自己一条性命,或许能换得潼关安全。若是潼关再坚持几日,永宁王勤王大军赶至,范铮这些人就不敢再有异心。
但脸上,颜真卿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环视众将,慨然道,“诸位将军,本帅此去必舍死一战,若胜固然好,若不胜落入叛军圈套,那么,潼关的安危就拜托诸位了。”
颜真卿在马上向诸将抱拳施礼。
范铮微微一笑,率先回道,“请大帅放心!末将等一定死守潼关,不让叛军进入关中半步!”
颜真卿深深凝视着范铮,再无多言,转身打马驰去。一万士气并不高涨的唐军在颜真卿的率领下,在萧索的秋风里向着陕郡的方向飞驰而去。
范铮望着颜真卿大军行进的背影,嘴角情不自禁地浮起一抹窃喜。
其实范铮比谁都清楚,颜真卿率军出战陕郡,成功的可能性不足三成,多半是要再次损兵折将,战死沙场了。
回到关中,范铮立即让心腹校尉带着他的奏折赶赴陇州,向皇帝禀报,构陷颜真卿不听劝谏一意孤行率军出战,撇清了自己。
在范铮的谋划中,此番正是自己取颜真卿而代之的最好时机。
若是颜真卿再吃败仗,朝廷必下令诛杀而将潼关军权悉数交予他。到了那时,他可见机行事,若是潼关可守就守,不可守就率军献关归降安禄山,谋一个更加光明的前程。
其实在一天以前,颜真卿已经派心腹军卒携带他的亲笔书函北上急报张瑄。在书函中,颜真卿详细说明了自己的处境和心态,同时点出了军心混乱的现状以及范铮等人的野心。
总而言之一句话,颜真卿被逼出战,军心混乱,部将生出异心,潼关危在旦夕,请张瑄急速率军驰援,免得潼关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