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这番当面质疑张瑄的决策,让很多将领都暗暗为他捏了把汗。
按说,郭旰和郭烯的事情还没有完全平息,这个时候的郭子仪已经不宜再高调行事;或者,张瑄在郭烯的事情上已经网开一面,给了他很大一个面子,郭子仪本该知恩图报,当面反驳张瑄,并不是聪明人所为。
郭子仪并非不知道这些。只是他一片公心,若是让他明知张瑄调兵有纰漏却装糊涂,是万万不能的。他宁可再次得罪张瑄,也不愿意因为张瑄军令有误而导致边防线失控。
张瑄淡然一笑,“此事本帅自有主张,日后郭将军便知。”
郭子仪皱了皱眉,上前一步又道,“大都督,军国大事,不能疏漏。末将在陇朔防卫吐蕃多年,与吐蕃人打交道甚多,深知吐蕃人反复无常,若是鄯州青海防线空虚,吐蕃人必会趁虚而入,还请大都督明察!三思而后行!”
在郭子仪看来,张瑄虽然手段不凡,又满腹才华,但术业有专攻,张瑄终归是文士出身,这军务大事未必精通。作为下属和部将,他有责任对张瑄的错误军令进行指正进谏。
郭子仪慨然跪倒在地,昂首大声道,“末将请大都督收回成命!”
张瑄笑了,向张巡使了一个眼色。
张巡赶紧上前去扶起了郭子仪。郭子仪忠诚为国,冒死进谏,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所为,不愧大唐名将本色,张瑄怎么可能生气。
张瑄抽调鄯州青海一线防卫兵马回防河珧,乃是为了完成与赤柱王子的约定。防卫空虚,赤柱兵马才能长驱直入,象征性地占领几个大唐城镇,引起朝廷重视。而这同时,又何尝不是诱敌深入之计。
只是张瑄却不能跟郭子仪解释什么。
张瑄望着郭子仪朗声一笑,“郭将军,这临阵杀敌排兵布阵的韬略之术,本帅不如你;可若是说跟吐蕃人斗智斗勇兼顾陇朔大局,你不如我。你不必多说了,本帅自有主张,你且退下吧。”
“好了,都散了吧。”张瑄也不再给郭子仪争辩进言的机会,起身拂袖退到了后堂。
郭子仪张了张嘴,还待要说什么,却被张巡扯了扯衣襟,示意他不要再浪费口舌。
“张大人,这……”
“郭将军,大都督必有深意。大都督行事向来神鬼莫测,常人难以揣度。在长安之时,荣王李琬谋反,张大都督照样挽救社稷将倾于危难关头;而接下来的嗣宁王逼宫,张大都督更是火中取栗,协助监国太子殿下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