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楚质不是再世为人,才十六岁的少年心性,沉浸于安逸那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何涉的要求确实过高过严,不过也从侧面说明何涉对楚质的重视,若不是如此,何涉大可放任自流,何必为楚质操心。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楚质恭敬说道:“学生虽然愚昧,却也知此理,若再长此下去,恐怕连解试都无法通过,更何谈进士及第。”
欢歌笑舞,饮酒作乐,谁不喜欢,不过楚质也清楚,仕途的路还长得很,现在还不是松懈享乐的时候。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何涉品味了下,眼睛光芒闪烁,赞许说道:“这两句话发人深省,意义深长,你能明白就好。”
似乎、好像这话是欧阳修说的吧,楚质眨眼想到,难道这时他的伶官传序还没有写出来,不过楚质也没有在意,抄袭的文章诗句太多,楚质的脸皮早就厚如城墙,毫不客气把何涉的称赞纳入怀中。
“本来为师还想过两日再提点你一番,没有想到你这么快就醒悟过来。”终于露出一缕笑容,何涉捋须说道:“悟性不错。”
“先贤有训,吾日三省吾身,学生紧记于心,不敢有所忘记。”楚质乖巧说道,心里却有些微的愧色,如果不是旁人劝酒太过热情,见酒就头痛,自己也不会这么快醒悟的吧。
“如此甚好。”何涉笑意甚浓,突然对自己的决定有些迟疑起来。
“老师,学生现在是到你这避难来了,还请您庇护。”楚质笑嘻嘻说道。
“嬉皮笑脸,都已经是秀才了,还没个正经。”何涉轻笑责怪道:“也不知你这个案首是怎么得来的,给谁人不好,偏偏点中你。”
“学生心里也在纳闷,按理说才学远胜学生的大有人在,可是偏让学士夺得头筹,惊讶之余,学生还疑似在梦中。”楚质也百思不得其解,人贵有自知之明,自己是什么水平,楚质心里十分清楚,考取秀才那肯定是十拿扫稳,名列前茅也不是件稀奇事,公平竞争之下,楚质觉得自己也是有希望夺魁的。
可问题是,在开封府的科考,似乎从来没有公平可言,若是在成绩相当的情况下,优先照顾的肯定是世家大族的子弟,而楚质也知道,楚家虽也是书香门第之家,而伯父楚汲是朝廷的二品大员,而自己又是大儒何涉的弟子,身份地位人脉关系是有了,可与权贵世家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
开始的时候,楚质还以为是身为开封府推官的三叔楚潜在背后推波助澜,后来才知道不是,因为楚质参加童子试,为了避嫌,楚潜根本没有参与此事之中,自然也不清楚钱明逸是经过权衡轻重之后,才决定点楚质为案首的。
其实楚质把自己给看轻了,不提楚家与何涉,单单是他自己,凭着几首诗词文章,已经为人所知,也算是一个名士,身上的潜力再也无法掩藏,而在上元灯会上的表现,给钱明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排除与世家权贵有关的学子卷子后,见到一个自己所熟知的名字,钱明逸自然而然的就相中楚质了,这也是人之常情。
“景纯,不可妄自菲薄,老夫的弟子岂差于他人,为何不能成为案首。”何涉傲然说道:“不仅能成为案首,日后还要成为解元、会元、状元。”
三元及第,真是好大的野望,楚质暗暗苦笑,没有穿越之前,在出版社工作,正史野史,奇闻逸事,楚质虽不敢说精通,可都有了解,也清楚中国自有科举制度到结束,能做到三元及第的人,只有区区十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