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页

另外黄石还着重强调了多亏张鹤鸣老大人的指点,尤其是他的先侦查后深入的思路,这个方法不但完美保存了把叛军一分为二的设想,更大大降低了受到伏击和反击的风险,正所谓“精益求精”是也。在磐石营无惊无险地侦查下了赤水卫以后,黄石对张鹤鸣的战略眼光更是感佩得五体投地,所以他说自己现在还在坚持张鹤鸣老大人的稳健作风,正谨慎地扩大着侦察搜索范围。

把张鹤鸣捧成天上少有、地上绝无之后,黄石又随信附上了现有的军事行动计划,这当然是另一封信了。在拿下赤水卫以后,赤水河的中段已经为明军所控制,中央突破阶段业已完成。目前明军自然就开始向两翼发展,一开始部署在侧翼的救火营和选锋营现在都开始侦查推进了,黄石请张鹤鸣老大人对这个计划加以指点。

张鹤鸣斟酌了一番,就又回信嘱咐黄石不要贪功、不要冒进等。待他写好回信、并且派人立即送出去以后,张鹤鸣就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得意了。他把自己的幕士、弟子都召集了起来,向他们大肆宣扬了一番黄石的来信——这么一个名震天下的武将,在给他张鹤鸣的信里语气却恭敬得有如一个小学生,诚惶诚恐地请他老人家给自己以指点。

“想熊廷弼那厮,当年还在背后骂老夫是‘草包’,哼,可笑不自量。他还说老夫和叶大学士的军略都来自于戏文和评书,只能拿出去对……拿去对婊子讲,哼,熊廷弼那厮真是斯文败类。”张鹤鸣这些年来一直不许别人提及自己和熊廷弼的那段恩怨,但现在他却主动拿了出来,而且还大谈特谈了一番,是非公道自在人心,他张鹤鸣根本不怕天下人评说。

在众人一片阿谀奉承声中,张鹤鸣意犹未尽,高高兴兴地把贵阳的百官也召集到府中,又重新说了一遍,从“分而治之”一直讲到“三思而后行”,张鹤鸣终于彻底把这份战略计划据为己有了。不过在最后他也高度夸赞了黄石的武勇,以及黄石的忠义。

据张鹤鸣所谈,这个计划他已经在心里酝酿很久了,但以前他老人家遍观西南众将,并没有找到一个能够执行这个掏心策略的猛将。直到这次黄石来了以后,张鹤鸣才总算找到了一个可以托付重任的人。最后张老大人给自己和黄石的配合定了调子:“老夫虽有满腹运筹,但非黄帅无人能成此大功!”

在众人皆拜服后,张鹤鸣也略微谈到了自己的一点忧虑,那就是在目前一片形势大好的情况下,黄石有可能头脑过热,所以张鹤鸣已经派人去劝黄石要谨慎从事、切莫贪功了:“兵法有言:‘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老夫实在是有些担心,所以就急忙派人去追黄帅了,只要黄帅能把老夫这番话听进去,那赤水卫就是我军的掌中物了。”

……

天启七年九月九日,正午,普氏所附近

一对永宁宣抚司的兄弟正坐在地上吃饭,周围一百多人都是永宁的土民,他们正把普世所的粮食辛苦地运去摩尼所。自从上个月中旬得知明军奇袭赤水卫后,奢崇明就急忙调兵遣将,准备去增援赤水。

但随后得到的消息越来越不好,四川等地的细作纷纷报告,明军这次动员规模空前强大,短短二十天里就有数万明军收到向播州进发的严令,而且这次负责指挥的据说是明国第一名将黄石。这个人率领部队八十天疾行三千里来西南作战的故事更是传得四省尽人皆知。且不说这行军速度隐含的巨大威慑力,就说黄石此人如此来势汹汹,其锐气就可见一斑了。

在二十二日前后,奢崇明把大军勉强集结好后,赤水那里就传来了噩耗,数千明军如天兵空降一般地出现在了赤水卫,城堡转眼就失守了,而这个时候奢崇明派出的最早一批援军离赤水卫甚至还有快两天的路程。

对明军行动速度惊骇不已的同时,奢崇明按常理估计这支明军的实力会非常有限,他急忙率领所有的主力赶往赤水,一路上昼夜兼程总算是在二十八日赶到了摩尼所,到这里时奢崇明已经又接连得到了几份报告。

由于奢崇明反复说明过赤水卫是水西、永宁之间的重要交通线,地理位置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所以奢崇明派去的援军立刻就尝试夺回赤水卫,但遭到了明军的迎头痛击。第一攻击只维持了不到一刻钟就全面溃散了,还付出了七十多人阵亡的代价。

二十七日,奢崇明先期派出的几支援军会合修整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向赤水卫发动了攻势,但这一次比上次溃败得还快,明军竟然已经把火炮调入了赤水卫,三千多叛军在转眼间就被击毙了二百七十余人,溃逃后又被打死了上百人。

连续的惨败让永宁叛军士气极为低下,不过他们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首先他们了解到进驻赤水卫的明军确实实力不强,大概也就是四、五千人的样子;其次他们注意到明军没有扩大纵深的欲望,似乎全部力量都在尽力维持赤水河补给线了。

奢崇明因此判断明军的补给能力已经到了极致,他们无法仅仅靠一条河维持更多的部队了。这倒也很合理,毕竟明军来得太快,很可能他们准备得并不充分。不过加以时日,明军肯定会制造更多的船来运输补给,到那时恐怕就不是几千人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