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页

毛文龙虽然没有实际权力留下黄石,但是另一方面毛文龙也对黄石有些看法,首先他感觉此人过于高深莫测,镇江黄石给他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

再者就是黄石杀孙得功这件事情,孙得功对黄石无论如何也称得上厚恩了,但黄石就能翻脸无情的对恩主下手,还亲自动手杀光了孙得功满门男丁,让士兵瓜分了孙的妾、婢、女、媳。毛文龙虽然也很赞叹黄石的忠肝义胆,但这份狠毒委实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反正不管黄石怎么说,毛文龙都表示他实在是爱莫能助。黄石也明白在朝廷和辽东经略眼中,精兵强将自然是要用来拱卫山海关,毛文龙不肯帮忙,自己说什么也留不在辽东。气苦之余黄石也开始低头喝闷酒——让一直认为他不喝酒的孔有德吃了一惊。

“镇江的事情毛某还没有向黄游击致谢呢。”见到气氛一下沉闷下来,毛文龙又开始扯话题。

“毛大人言重了,为国尽忠而已。”黄石不假思索地回答。

这个回答让毛文龙对黄石的敬佩又深了一层,但是不放心也重了一分。无论如何,一个人固然会钦佩高风亮节的英雄,但是也很难产生亲切感。陌生和不理解会带来距离感和隐约的恐惧。

再说自己本来也没有权利留他啊,毛文龙在心里对自己这样说着,嘴上却恭贺了起来:“山海关也是紧要重地,黄游击此去必然深得重用,毛某在这里祝黄游击马到成功了。”

“不错,”孔有德也敬了黄石一杯酒:“兄弟不要泄气,在何处不是报效圣上,报效朝廷呢?”

毛文龙到底有没有可能插手呢?如果有的话,该怎么样才能打动毛文龙呢?黄石苦苦思索着。

第六节

“谢毛军门,谢大哥。”黄石把酒一饮而尽:“小弟也祝大哥前程远大。更要祝毛大人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帮助多是因为同情,而同情来自理解,或者是来自共鸣,应该是这个道理吧?

黄石搜刮心肠地想了几个励志的诗,可惜没有很适合的,本来他是打算用以前的典故,这样毛文龙理解起来不会有误解,但是限于文学水平,他只好也剽窃一下后人的著作了。

借着酒意黄石喃喃念道:“丈夫只手把吴钩,三千里外觅封侯。”

见好就收,多余的诗句不要拿出来画蛇添足。这个诗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人臣完全可以用。没有毛爷爷诗词里的王霸之气,也就不会被人当反贼抓起来,黄石觉得毛爷爷的诗词,一首也不能用,不然就会有性命之忧。

黄石念完以后,毛文龙端着手里的酒碗似乎呆住了,眼中闪过一丝亮光,盯着黄石看了两眼。但也就是一瞬而已,毛文龙立刻放下了酒碗拍起手来:“好诗,正是男儿气魄,是黄游击写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