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页

明血[校对版] 老茅 2004 字 2023-03-15

“慢,大帅,来人究竟是什么目的还不清楚,大人万重之躯,不可冒险,不如由末将先期接见,如果没有问题,大帅再见来人也不迟。”一名三十多岁的武将起身拦道。

拦住左良玉的是总兵张应元,左良玉思付了一下,点了点头,张应元行了一礼,先期退下,约过了小半个时辰,张应元满脸喜色的重新进入帅帐:“大帅,大喜,大喜。”

“来者是谁?”

“是九江副将张世勋的家人,张世勋有意向大帅投诚,约定明晚,他在城中发动兵变,张世勋道北门守将和他甚有交情,他已说服北门守将,到时举火为号,只要城中火起,大帅可以率兵从北门杀人。”

“张世勋。”左良玉也听过此人名号,此人兵法武艺样样稀松,能当上九江城副将,完全是靠花样巧语和贿赂上司,左良玉马上就打消了怀疑:“好,大家回去好好休息,明晚本帅与诸位在九江痛饮。”

“遵令。”

左良玉和朝廷官兵在九江大战时,李自成终于从逃出北京的打击中恢复过来,从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与吴三桂在一片石交战,到二十二日大败,二十六日返回京城,二十九日北京称帝,三十日从北京逃出来,李自成就象生活在噩梦中一般,进京的数十万大军跟随李自成逃出来的不过三万多人,地方上听闻李自成大败,纷纷暴乱,要么向清廷投城,要么重归于大明。

李自成回到太原后,刚想喘一口气,近在咫尺的榆次竟然叛乱,他虽然派陈永福将叛乱扑灭,可是接着又是原大同总兵姜襄叛乱,将李自成的心腹将领张天琳等人杀害,挂起了大明的旗帜,山东、河南等地的官绅纷纷反攻倒算,不是将大顺朝派驻的官员驱逐,就是直接杀死。

在这种情况下,一向沉稳的李自成也乱了方寸,当李岩向李自成提出要带二万精兵前往河南收拾局面时,李自成终于暴怒了,他怀疑李岩离开他是想自立门户,毫不犹豫的向牛金星下旨,将李岩、李侔两兄弟处死,铸下大错,弄得下面的将领人人自危,面对吴三桂如附骨之蛆的追击,兵无战心的李自成只得再次逃跑,于七月渡黄河归西安,依靠着潼关之险暂时挡住了吴三桂的追击。

第52章 九江大战(四)

依靠潼关将吴三桂挡住之后,李自成重新开始了整军备战,只是各地上报的情况却让李自成犹如挨了当头一捧,陕西是他的根本,可是此时的关中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残破,崇祯十七年,陕西依然干旱,由于大量青壮被李自成抽调参军,农村劳力稀少,导致庄稼大部分枯死,江南大米只需一两银子一石,而陕西米价已上涨到每斗二两六钱,小麦每斗二两四钱,超过江南米价的二十倍。

若是在以前,李自成还可以杀富济贫,可是陕西的富户早已经被杀光了,就是想抢也没处抢,银子到是有,从北京撤回来后还是带出了不少银子,可是这些银子既不能吃也不能穿,想买也没有地方可买。

没有粮食,军队就要挨饿,在这样士气不振的情况下,军士逃亡只是小事,一个不好就要喧变。

万般无奈下,李自成接受了牛金星与宋献策两人的建议,争取与南明和解,共抗清军,最重要的看看能不能从南明手上买到自己最需要的粮食,哪怕出上江南米价的五倍十倍价格也行,他派出顾君恩作为自己的代表,带上大量礼物,准备先期到湖广与左良玉接触。

由于信息传递不畅,李自成并不知道左良玉已经起兵南下清君侧,大顺军与左良玉不是第一次打交道,在朱仙镇大战之前,大顺军就与左良玉有过多次接触,有时双方都有默契的彼此避开,左良玉与张献忠的接触则更加密切一些,收过张献忠几次钱财,直接将包围圈中的张献忠放走,以致杨嗣昌被迫自杀,牛金星等人分折认为,左良玉根本对大明毫无忠心,只要有足够的钱财,从左良玉手中取得粮食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九江城下,又是一天大战结束,虽然明知晚上有内应,左良玉在白天却丝毫没有吝啬兵力,几次城头都摇摇欲坠,差点失守,在守城的官兵拼命反击下才将叛军重新赶下城头,袁继咸、黄斌卿两人忙于四处救火,根本没有注意到城中有人正在悄悄串联准备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