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哥!”那人高声叫着,大踏步地走去,抬手一掀门帘,走进帐去:“四哥,急急叫我过来,有什么紧要的事?”
营帐中央,地上铺着一块脏兮兮的毯子,上边盘膝坐着一个二十七八岁的男子,他的个子不是很高,但是很墩实,卸去披甲,内着一袭公子袍,头发用布巾束着,双眼微闭,不言不动。看他的模样,刀眉凤眼,鼻如悬胆,颌下三缕微髯,有种不怒而威的气质。
而刚进来的这位比他要小一些,大约只有二十一二岁年纪,颌下刚刚开始留须,容貌与那男人有七八分相似,穿着一身甲胄,那残破的甲胄上布满剑痕,也不知经过了多少次的生死搏杀,让他魁梧结实的身子隐隐透出一股杀气来。
“坐!”那盘膝而坐的男子头不抬、眼不睁,只淡淡地说了一个字。
刚刚走进帐来的男子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依言在他对面坐了下来。
盘膝而坐的男子沉默良久,等到对面的青年忍耐不住,正想再度发问时,他方睁开眼睛,长长地叹了口气,黯然说道:“烛庸,今晚,我想了很久,从姬光弑杀王兄,篡夺王位的消息传到吴楚军前,三军溃乱时,一直想到今时今日,唉……,我们错了。”
原来,这个人就是吴国王子掩余,而对面坐下的这个青年就是他的兄弟烛庸。听了掩余的话,烛庸奇道:“四哥,你说错了,到底什么错了?”
掩余摇了摇头,苦笑道:“当姬光篡位的消息传来时,军心顿乱,你我都知道大势已去,因此当机立断,领兵杀出重围,逃进了附近山中。那时,你我曾派人与庆忌联络,欲合兵一处,反过来利用楚国与我吴国的不解之怨,借楚国军力对抗姬光。而庆忌,并不看好楚王,决意投奔卫国招兵买马,再图大计。如今看来,他的选择是对的,你我都错了。”
烛庸闻之默然,半晌才道:“是,楚王气量狭窄,集权心重,便是楚国公卿大夫,但凡力量足以撼动王权者,也被他寻些借口使鹰犬一一杀了。伯家、伍家,许多忠臣莫不如此,何况我们这些外人?他对我们只有利用,又怎会真心相助。这……我们原也有所预料,昨日的仇敌,今日掉过头来便成兄弟?当然不可能,只是……我没想到楚王这么狠,只提供粮草,不派一兵一卒,尽驱你我为主力,再使些附庸于楚国的小伯国相助与姬光为敌,如今……如今你我的人马已不足三千之众,困守在这大别山中……”
他抬头望向小小的帐幕窗口,忧虑地道:“就算伯嚭不使兵追来,如果我们困守此处,恐怕这个冬天也不好过了。”
掩余凄然笑笑:“你我数万大军,如今只剩下不足三千的伤兵残将,难道要全部葬送在这里吗?即便我们全部战死在这里,又有什么意义?”
掩余长叹一声,帐外山风呜咽,听来英雄气短。
烛庸双眉挑起,随即一叹,一拍大腿,沉声道:“四哥,那你今天找我来,到底有何打算?”
“庆忌来信了。”
“哦?”
掩余探手入怀,取出一团素帛,递到烛庸手中,烛庸展开素帛,侧身就着灯光细细地看了起来,只看了一段,他就失声道:“庆忌已知你我兵败,邀我们去卫国?”
“是!”掩余颔首道:“我给庆忌的信中,已经把你我的情形都说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