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页

徐姜舒了口气,对高初说道:“将军,封王之事非同小可,将军固然是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大王对将军也是信任有加,也必定不会见疑将军,可是,保不准朝中就会有奸佞之徒滋事,所以,将军是不是带着刘贾人头亲往秭陵解释一二?”

“用不着。”高初大手一挥,不以为然道:“解释什么?有什么好解释的?大王英明睿智无人能及,刘邦老儿这等憋脚的离间之计又岂能骗得了他?”说此一顿,高初又道:“再说了,就算我高初真想当王,可手里没兵没将,拿什么当王?”

徐姜、钟离昧、子车师、步鄙等人无不恻目,这话也就高初敢说了,换作别人,既便是同样镇守一方的庞钰,为了避嫌也是绝对不敢说的,不过高初说的也是实话,楚国自从推行禁军制加府兵制之后,统兵大将就再没什么兵权了。

譬如高初,麾下虽然有五万步骑外加两万水军,可其中一万人是禁军,那是绝对忠于楚王的百战精锐,两万水军同样只忠于楚王,只是暂时受高初节制而已,剩下四万步骑都是各郡府兵,高初若真敢称王,只需折冲府一纸军令,这四万步骑立刻就会弃高初而去,甚至连破军和他麾下的八百亲兵,也未必会跟着高初叛楚。

想了想,徐姜又说道:“既然这样,不如在下走一趟秭陵吧?”

“不必。”高初摇头道:“刘邦老儿想封我为荆王,其心可诛,我若不解释,事情也就过去了,可我若是解释,没准还真就变成个事了,朝中那些奸佞之徒就有话说了,大王虽然不会信,可扯来扯去的总是麻烦,所以,不如索性不说。”

第357章 封王风波(中)

发生在江陵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秭陵。

消息传回来时,项庄正与项他、百里贤研究荆襄的人事问题。

两个多月前灭掉临江国时,楚军其实只占领了江陵城,其余四郡五几十座县城都是荆襄士族主动献城的,当时项庄为了安抚荆襄士族,以尽快稳定荆襄局势,基本上都没有异动过这数十县的人事,甚至连四个郡守也是荆襄士族。

这种情形显然是与楚国的基本权力格局背道而驰的,楚国如今的基本权力格局就是高度的中央集权,什么是中央集权?就是朝廷或者说国君,要对全国的军事、人事、政事拥有绝对的主宰权,你荆襄的人事居然不受朝廷约束,那还叫中央集权吗?

历史上的荆襄,就曾在两汉时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士族群体,这个士族群体强大到甚至连中央政府都无法控制,三国时期,不管是刘表、刘备,还是后来的孙权,都无法真正有效地控制荆襄,作为一个穿越者,项庄又岂能不加以重视?

项庄刚刚打散了江东士族,又岂能眼睁睁地看着荆襄士族成形、坐大?

项庄用来抑止士族势力成形、坐大的策略很简单,但是很有效,那就是后世提倡的异地任职机制,简单来说,就是江东的士族只能够去荆襄或者巴蜀当官,而江东的官员,则只能是荆襄或者巴蜀的士子来担当。

当然,这只是地方官,京官是没什么地域限制的。

巴蜀两郡是楚军从汉军手里夺来的,作为内应的巴蜀豪强在政治上也没什么诉求,所以各郡、各县的人事安排很容易,令尹府任命的官员也早已经走马上任了,但是荆襄四郡五十余县的情形特殊,要想异动人事还得费一番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