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页

项庄深以为然,喟然道:“子良你放心,从今往后,寡人再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顿了一顿,项庄又说道:“子良,你说寡人是不是应该考虑册立太子了?”剑阁遇伏的当时,项庄还没什么感觉,可现在回头想想,却是暗暗心惊,假如唐通没有随行,假如那岩缝后面没有小路通往山后,假如他死在了剑阁,楚国将会怎样?

剑阁这一劫,他是侥幸躲过去了,可是世事无常,谁知道他项庄会不会在哪一天突然暴毙?如今的楚国,他项庄的王权已经无比巩固,只要他项庄活着,楚国无忧,一旦他项庄死了,太子又没有册立,楚国只怕立刻就会陷入内乱!

道理是明摆着的,国中文武大臣,在太子人选上分歧极大。

项佗、项他、桓楚、季布等故楚老臣全都中意嫡长子项政,百里茂、子车师、西乞烈等秦系将领却认为项术天资聪颖远超项政,理应成为大楚国太子,除此外,项庄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国中还有一股隐藏的势力,希望赢贞所生的第五子项望能够上位。

太子之争,眼下主要就是项政、项术、项望之间的角逐,不过,百里贤、毕书这两位最有发言权的太子傅却始终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今天,一是项庄的确心有感慨,再一个他也想借机探探百里贤的口风,看看他究竟中意哪个?

百里贤深以为然地道:“太子乃国之储君,国有储君则稳,臣以为当立。”

“好。”项庄再问道:“子良以为,寡人的七个儿子之中,哪个堪为储君?”

百里贤闻言默然,而且是长久的沉默,册立太子,他举双手赞成,可让他说出太子的人选,却是万般不愿意,太子之争既是国事,又是帝王家事,牵连甚大,百里贤不想贸然卷入其中,何况他还是百里夫人之长兄,项术、项勇之亲舅,更得避嫌。

项庄诚恳地道:“子良,现在我不是君,你也不是臣,咱们就是朋友,朋友之间谈心总该是坦诚的吧?作为朋友,你认为应该册立谁为太子?”

百里贤喟然道:“既然大王如此坦诚,臣也只能姑妄言之了,臣以为,公子治、公子权皆非人君之姿,若因势利导、善加教授,公子治可为良将,公子权堪为丞相,公子政、公子术则各有所长,其余诸公子,年龄尚幼,臣不敢妄言。”

项庄默默点头,作为太子傅,百里贤的意见无疑是相当中肯的。

项治、项权的确不像个人君,项政虽然资质平庸,可是为人宽仁淳厚,一旦大楚真能够一统天下,项政继位无疑能够很好地抚慰统一战争带给华夏的创伤,大楚帝国多半也就不会重蹈大秦的覆辙,仅历二世即告灭亡。

至于项术,是诸子中最为聪慧也最有心计的一个,人常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项术虽然还只有十岁,却已经可以看出将来多半会成为枭雄,如果在他项庄的有生之年无法一统整个华夏,则项术无疑是楚国国君的最佳人选。

换句话说,选项政还是项术,还得看他项庄能否在有生之年一统华夏!

也就是说,顶庄还是不能贸然决定太子的人选,还是得继续以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