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会中发生的事不同寻常,一些人想回去后找人私议一下,讨论一下对策!裴行俭和裴炎都是门下省的主官,虽然裴炎挂一个“守”字,但在裴行俭没回京这段时间,门下省的事务都是由他操持的。因其处事颇有头脑,上任以后很有声望,又加上其非常得天后娘娘的赞赏,许多人认为终有一天裴炎会取代裴行俭,真为真正门下省的主官。但从今日朝会中看到的情况分析,事情并不像他们所想的这样,在今日的争执中,天后娘娘竟然完全支持裴行俭,驳斥裴炎,最得天后娘娘宠信的贺兰敏之也是力挺裴行俭。毫不留情地驳斥裴炎,这是非常让人回味的事,一些人要重新考虑自己的行事方式了。

诸臣散去,贺兰敏之和裴行俭单独说了几句话后,也往兵部衙门,先去处事儿。近十万大军回京,兵部要处的事很多,虽然有岑长倩等官员具体负责这事。但他这个兵部的最高长官每天还是要过去看一下的。下了朝会的武则天也回到李治身边,要是有事她会派人紧急传召的。

贺兰敏之处理完兵部事务,交代了岑长倩等人一些事项后,再回到大明宫。武则天正巧派人找他,贺兰敏之和去传他的人在金銮殿外碰到了!

贺兰敏之随着领路的宫人进了金銮殿后,直接就随着起身的武则天进了密室。

“敏之。你是不是很厌恶裴炎?”在进到密室,受了贺兰敏之的礼后,武则天劈头就问道。

“不是!”没想到武则天首先问此事的贺兰敏之微微有点惊愕,但也坚定地摇摇头,“姨母。敏之今日所说,只是以事论事,并不针对任何人,无论何人提出这样的说法,敏之都会批驳!我大唐领军出征的大总管,以保敌酋不死来招降对手。敌酋因此来降,要是朝廷不顾远征军大总管的意思,执意要处死来因这样情况来归降的敌酋,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以后没有人敢财许这样的诺,也没有敌酋敢来降了!”

贺兰敏之瞄了两眼武则天,看她并没有什么不悦的神色,继续道:“姨母。敏之也是曾率军出征过的人,当日曾答应保归降的赞婆等人平安,要是有人在朝会中提出杀了赞婆,敏之会非常气愤,也坚决不同意!信义两字重千斤,朝廷要真如此做,那就是陷许下谎言的领军将领于不仁不义,这样的事,敏之肯定不愿意看到,因此今日即使裴炎不是和裴大总管起冲突,也会站出来说这样的话的!敏之原本就血气方刚,不能容忍背弃信义的事发生!”

“如此就好!”武则天略略松了口气,声音变得温和了,“你这样说,想必也知道裴行俭和裴炎之间的私怨了,裴行俭也肯定和你说过这事吧?”

贺兰敏之摇摇头:“姨母,裴大总管并不曾和敏之说过这事,敏之只是从其他地方了解到的,了解的也不是很多,具体的情况也不知晓!”

“哦?!”武则天略略有点意外,“裴行俭不曾和你说过他与裴炎之间的私怨?”

“没有!”贺兰敏之摇摇头,非常坚定地回答:“裴大总管不曾和敏之说过任何关于他与裴炎之间私怨的事!”

“看来裴行俭还真是胸襟坦荡之人,不在人面前诋毁中伤他的人,这一点裴炎就远不及他了!”武则天说着微微地叹了口气,看着贺兰敏之道:“如今非常时刻,姨母不希望你和裴炎起争执,也不希望任何朝中大臣间有争执起来!裴炎和裴行俭有私怨,但现在不是泄私怨的时候!”

“姨母,据敏之所知,他们之间有私怨是因为裴炎妒忌裴大总管的功绩及职位,要真是有这样事的话,那裴炎的心胸也就太窄了,”贺兰敏之有点气愤地说道:“裴大总管立下的功绩远比一般人都要大很多,放眼如今朝中,有他般功绩的绝无仅有,他如今任现职才是名至实归,裴炎他凭什么嫉妒裴大总管?要说辈份,裴炎也是晚了一辈,对长辈理应尊重,而不是恶意中伤!”

逮到大好的机会贬裴炎挺裴行俭,又没看到武则天有恼怒起来,贺兰敏之如何会放弃,他毫不犹豫地表明了自己敬重裴行俭,不喜欢裴炎的观点。

在听贺兰敏之说完后,武则天想了一下,才说道:“敏之,姨母也知道他们两人的品性不在一个层次,但他们事忠程度还是有差别的,当初裴行俭曾不满意让姨母当皇后,与其他人私议,并因此被贬至安西,但裴炎这些年可是一直支持姨母的,姨母也需要他的一直支持,所以你不能有任何针对他的举动做出来,除非他有异心起来,明白吗?”

听武则天如此说,贺兰敏之只得答应:“敏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