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君急眼了,忘了装中风,突然跳到地上大声说:“好吧,吴敏是朕亲自提拔的干部,必然不会辜负了朕,可以叫他来写退位诏书,再把皇太子召到宫里。”
皇太子赵恒接到传位诏书,按照传统三辞三让——第一次辞让,金兵开始渡河,朝廷因帝位虚悬群龙无首,东京以北,东至大名,西起河阳(今河南孟县)的数百里黄河天堑上,一个守卫的宋兵也没了;第二次辞让,金兵已入滑州,朝东京以北,东至大名,西起河阳(今河南孟县)的数百里黄河天堑上,一个守卫的宋兵也没了。
这时候,老牌太子党宇文虚中劝赵恒赶紧继位采取应对措施,赵恒回答:“不行,礼不可废。我如果不做完‘三辞三让’,会被人说‘得位不正’。”
这也是正统儒学观念,宇文虚中无法反驳,只得由着赵恒做下去……等第三次辞让时,金兵已至汴梁城下。幸好金兵奔行数千里,人困马疲,来不及立刻攻城,否则的话,赵恒不用辞让了,那时候国家已经不存在了,再辞让国家首脑位置,毫无意义。
但是赵恒是运气好,能把“第三辞让”做完,而明亡的时候,崇祯任命的新宰相还没做等完这套“三辞三让”,明代已经不存在了!
其实,赵恒原本应当向明代最后一位“未完成宰相”一样,做不完这套三辞三让礼节,但因为一个人的心急难耐,推动了一把,让赵恒紧急走完了最后一步——听说道君中风,道君最宠爱的儿子赵楷心如火燎,在数十个王府侍从的簇拥下,直闯宫门,企图逼宫。结果被那个不光彩的“放火将军”何灌率领自己的侍从,将这群不速之客挡住了。郓王赵揩无奈大哭而去,赵恒听到消息,当夜紧急完成“第三辞让”……
正月24日,钦宗赵桓正史即位,上午在大殿召见群臣,更换年号,赵桓称:别叫宣和了,这一宣就把金兵给宣来了,不吉利。而后赵桓根据《诗·周颂·我将》中的“日靖四方,永康兆民”一句,分别取一个字,合起来就是“靖康”,图个好口彩。
随即,下午钦宗检阅三军仪仗队。大赦天下,奖励众臣。并下诏让官民畅所欲言,点评朝政得失,为国家分忧……
登州城,赵师侠接到朝廷诏书,向时穿哀叹:“咱们一番努力,竟然便宜了……咳咳……”
时穿摇头:“谁说便宜了赵恒?估计这时间,我的奏章正好送达汴梁,到时候……嘿嘿,走吧,我们动身。”
随着时穿一声令下,三十万大军缓缓移动了,当先的是孙立带领的马军一万骑,马蹄隆隆的踏在积雪上,在雪地上趟出一条笔直的路线。后面跟着的辎重兵、辅兵、以及火枪手嘹亮的高喊一声,唱起军歌,数万只靴子同时踏在地上,大地都随着他们的步伐发出阵阵颤抖。
林冲赶过来向时穿行礼,带着一股慷慨赴死的激昂说:“大人,我先走一步,汴梁城下见。”
“汴梁城下见”,时穿神态轻松。
宗泽站起身来,哈哈一笑:“轮到我了,我领民夫辎重,也该动身了,大人,汴梁城下见……”
时穿点头,随即招呼刁翚:“诸将都随我走了,你把官衙移到黄县,记住,守住黄县碉楼群,京东东路还有一战能力,否则……否则,你我只好地下相见了。”
“大人,出兵在即,何苦说此不吉言论,大人放心,我定会守住京东路。”
时穿抬眼眺望,只见远处,马上骑兵披着厚厚的白色羽衣(羽绒服),连战马上都盖着白色素布战裙,跟随在骑兵队后的数十万民夫肩扛手挑,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时穿轻叹一声,对留守的黄煜与环娘叮嘱:“冬季出兵,辎重带的多了一点,金兵二十余万,若是太原守不住,还要加上六万女真精锐,我这三十万,战兵不过六万,此战胜负的关键在于粮草火药,天寒地冻,转运粮草的事情,摆脱你们二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