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是太子党人想看到的局面!但苏三在金陵城中威信极高。苏三年纪虽轻,但在朝中明里暗里颇多经营。谁不知道苏三是名望也有,又主持过文武科举,背后还有偌大的财势,所以太子党人并不敢大动,每一次都只是一步一步地试探着苏三的底线。
把张合掀倒,便是试探苏三的态度。
但好像所有人都猜错了苏三与张合的关系,张合受到的弹劾,苏三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满。
可要说苏三与张合的关系并不亲密,那张合降职之后第一时间便被苏三给要到了定国军中,这又让人有些不解。
不解归不解,苏三越来越强势的地位,让他们渐渐有些无法忍受。终于,太子党人空前团结了起来,历数苏三八大罪状,由老御史朱之国领头,把弹劾的奏折递到了御前。
一时之间,金陵城中风云剧变,一切不利于苏三的言论都凭空而起,大有不把苏三彻底掀翻,誓不罢休的意思。
苏三在中兴城中听到朱之国在朝堂上,数了自己的八大罪状之后,也不过是笑了笑,并不去理会这些。
而是加紧整顿军治。
受定国军攻破溪下国的鼓舞,刘云已经在西五路里拉出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而杜兴的两万川兵已经移防到了香阳。张合已经在定国军的协助下,开始全面整编溪下国的军队。
安得海的翔庆军,在溪下国主的‘命令’下,尽数投降。
苏三已经着手把这支翔庆军,全部并入定国军的大集团军中。
为此,苏三新设了翔字军与庆字军,每军编制为五千人,其余翔庆军部众,都分散到其他五军之中。而其他五军之中,也多有中层军官进入新翔庆军中,这些也不用细数。
定国军在新一轮的整编之后,达到每军五千人的标准,加后勤部队,总人数上超过三万五千人。
成都府军两万,西五路乡军两万,定国军本部三万五,溪下归附军三万,苏三在打下溪下之后,手中可战之兵已经达到十万之众。
可以说大势已成!
若是这个时候,金陵的那帮朝臣说三道四,苏三完全可以说不。
有香阳至中兴一线在手,往西控制了西五路,往西南还有一个成都府在手里。他本人又坐镇溪下国正中心,这个时候,谁想动他,都要考虑一下把自己逼急了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