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剿匪的官兵很多,但是流窜的悍匪冲上来打一阵,便散去,打一阵,便散去。反应迟钝的官兵,是没有办法收拾得了这些悍匪的。这无疑是用稻草人去吓野猪,那野猪连真人尚且不怕,还会怕假人吗?
真要是原兵与封兵打起来,胜率也是堪忧的!
胜老抹开这些想法,又详细地述说着自己在草原上的见闻,更多地谈及得是文化与信仰了解。
京人与原人都信萨满,但原人显然不仅仅只信奉萨满。以奇可恩为首的上层原人,对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是出奇的宽容。在原国的土地上,充斥着各文化。有来自遥远西方的基督文化,起源于伊利汗国的伊斯兰文化,还有佛学,道家,儒文化,等等数不胜数。
游牧民族似乎对外来的一切文化都很好奇,尽管他们嘴里还说着‘长生天’,但无疑新的文化,给了他们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开放的民族,总会在一定的时间里大放异彩,这也可以解释原人为什么会发展那么迅速。
胜老边吃边说,苏三只是静静地听着,相比较济老而言,苏三对大草原的想象只会是更加形象。毕竟去过与没有去过的人,想象起来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事实上原国的种族是很原始的!他们崇尚胜利,崇尚力量。即使他们自己人在相互比武的过程中,也会毫不犹豫地杀死失败的一方。在他们的眼里,失败的命运就是死亡,胜利者有资格处死失败的一方;而失败者也不认为自己被胜利者处死,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即便对方是自己的兄弟,族人。
前一世的历史中,介绍过类似于这样从大草原上起源的民族,他们无一例外的嗜杀,以杀人为乐。攻下一座城池,动不动便要屠城!当狭隘的民族情节碰撞到更先进的文明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吸收,而是毁灭。
因此,事实远比胜老所看到的要残酷!虽然奇可恩足够的开放,足够的宽容,但民族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第430章 被人算计了
三人聊了一下午,胜老仍然回驿所居住,并不留在苏府。不过胜老听说济老明天要回武陵,倒是有些唏咦。
公孙胜离开武陵也有半年了,若不是朝廷的事情脱不开身,胜老倒是也想回武陵歇着。尤其是济老提到过的那个‘武陵大学’,公孙胜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或许可以去讲讲学,也是一件乐事。
只是这些目前都是奢望了!
与原人联盟的契约在这几天里就要完成签订,自己肯定是要在场的,哪里会走得开。再说,自己这次往原国和谈,如今也算是有功于朝廷,再次复出已经不可避免,正是要发挥余热,造福天下的时候。
有些事情,不容许他退却。
苏三送走了胜老,仍旧回到书房,关于胜老说得草原上的见闻,苏三要花些时间,反复消化一下。有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见闻,说不定到用的时候,便会起到大作用。而且,以他思维的发散能力,再加上前一世对草原生活状况的了解,苏三可以很容易地构建出想象中的原国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