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老眯着眼睛想了一会儿,终于还是摇了摇头,道,“猜不出来。”
“我猜一定是说:又不想投笔从戎了;而且我还猜,他今后都不会来钓鱼了。”济公边想边说。
“虽然不知道他写些什么?但,只怕济老这二个猜想,都会落空了……”
济公不信,便把那字条打开看。只略略扫了一眼,便不自觉地‘噫’了一声,随后,才把字条递给一脸好奇的公孙胜。
公孙胜接过字条,往上看去,只见上面写着:胜老此去,当多注意身体,北方风寒,要多穿些衣裳;到了地方,并不急于一时,且慢慢地谈,便是谈不成,于封朝也并没有影响,原、京俩国,生死对头,绝难成盟,那些流言,不过是原人哄人的手法,想来是骗不过胜老的。至于宁远,还是让他在武陵做只‘米虫’好了。
胜老看到这最后一句,不由轻笑了一声。“可惜,可惜啊……也许以后有机会,会让我们这们小友改变心意吧。”
“这小子在信中所说的:那些传言都是原人的手段?这,是真的?”济公问道。
“嗯,多半是真的。原、京二国结盟的可能性,很小。”胜老点了点头。
“那,我们为什么不坐等着原人上门求盟?”济公问道。
“呵呵,如果朝廷里的官员,都有宁远小友这份见识,这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皇上的性子,济公也知道,眼下,只怕不可能。有人担心原、京结盟成真,恐怕不论付出何种代价,也是要把原人拉过来的。我去,也只是不让原人占很大便宜。至于结盟的事情,我自从得到消息之后,就从没有担心过。”
“哦。原来是这样。哎,看来,我也是那些担心的人中之一了,如果不是这小子点破,我还以为那二国,真要结盟呢?”
“呵呵,济老专心学问,于这些事上,不甚明了,也是正常。只是那些朝堂上的大人们,也这么想,那就有些不应该了。”
“这么说,那小子,比那些个不识时务的大臣们,还要强上一些?”
胜老便是一笑,也不答济老的话,而是对着远处看了良久才道,“宁远那里,就且由着他去吧。既然他能递出这样的字条,那就说明,他还是关心国事的……这样的人,不可能一辈子,蜇伏于此。既然他现在不想出世,那必然也是有他的理由。许是没有准备好?许是有其他原因?总之,举荐的事情,不提也罢。”
济老点了点头,才笑道,“这么说,那一两银子的赏钱,还是值得的……”
“自然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