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尘埃落定?
五更时候,鼓声阵阵,晓色深沉,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气候日益寒冷,天上不时飘落鹅毛大雪,风在呼啸,好像是一柄柄锐利的刀子,街道上的行人,全身上下,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免得裸露的肌肤,被厉风割得生疼。
这种天气,即使是家境贫寒的低层百姓,也会留在家中,卷着打着补丁的被褥,蜷缩在床榻角落中,悠然安睡,若不是迫不得已,想来没人愿意在外面行走的,不过世间万事万物,也有它公平的一面。
有得必有失,朝廷的官员权贵,在低层百姓的眼中,那是仰视的存在,可是在这种时刻,却不敢留恋温暖舒适的被窝,以莫大的毅力,从温柔乡中爬了起来,冒着冰冷雪雾,颤颤栗栗的向皇城而去。
每当这个时候,一些官员,特别是有些年纪的大臣,情不自禁的怀念杨广,要是这位皇帝在位的话,肯定不用这么辛苦,且不说要冒着严寒风雪晨起早朝,恐怕连官署都不用去了,反正在最后的几年,炀帝只顾享乐,哪有临朝视事的心思。
当然,这个大逆不道的念头,也只有在心内的深处,稍微想下,瞬息之间,就掐灭了,根本不敢再冒出一丝一缕,虽说,现在是圣明天子在位,素来仁厚宽宏,不计前嫌,但是众所周知,再仁慈的皇帝,也容不下腻臣。
谋反、欺君、大不敬,这些,都是不能赦免的滔天大罪,稍微沾边,今后的人生根本没有任何前途可言,甚至连性命都难保,更不用说主要的策划者,绝对是满门抄斩,诛连九族的重罚,谁敢轻而视之。
所以,朝廷某些官员,十分佩服李靖,在暴风骤雨之中,居然这么镇静,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真不愧为当朝名将,易地而处,很多人觉得,自己肯定坐不住,奔波走动是必然的事情,不像李靖那样,闲居在家,闭门谢客,不闻世事,一点儿也不关心案情的进展。
当然,朝廷从不缺乏聪明人,他们自然理解李靖的举动,这种情况下,一动不如一静,无为才是有为,奔走只会增加皇帝的怀疑,清者自清,大家心中有数。
早朝开始,文武百官列队进殿,宫殿之中,点明火把灯烛,角落摆着数十只暖盆,炭火正红,众人鱼贯而入,立即觉得暖融融的气息扑面而来,冻得微僵的身体,慢慢的软化下来,顿时感觉舒服了很多。
文武百官,小心翼翼的活动身体,舒缓筋骨,值令内侍见到了,却别过目光,笼在袖中的手掌,不停的摩挲,忽然发现殿门珠帘晃动,急忙停下动作,轻轻咳嗽了声,众人好像收到信号,瞬息之间,场面好像定格起来,待李世民龙行虎步进行,看到的就是文武百官满面肃然,恭候大驾的模样。
“参见陛下……”就在李世民落坐的同时,洪亮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回荡,李世民抬手,示意朝臣平身,完成了礼仪,百官归位列坐,又开始进入早朝议事的环节。
到了冬季,不仅动物休眠,连人类的活动也减少了,无论是边境地区,还是中原各州县,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发生,朝廷大臣的也轻松了很多,即使明白这是由于大雪封山,交通不顺的原因所至,不过天意难违,大家却不会去点破,因为实在是没有办法。
在冬季的二三个月里,长安城与京兆各地联系,也颇费几分力气,更加不用说千里之外,万里之遥的地方了,消息不畅,政务自然减少,才半个时辰不到,就已经全部解决完毕,等了片刻,发现百官没有奏对,在李世民的示意下,内侍连忙宣布散朝。
若是有人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李世民摆驾回宫之后,文武官员却没有如同往常那样,匆匆忙忙的返回官署,而是稍微磨磨蹭蹭,微缩身体,不情不愿,慢慢吞吞的走出温暖如春的宫殿,迎着风雪的时候,却飞快而去。
同时,要是有人仔细留心,也会发现,侍御史马周,并没有离开宫殿,而是在一个内侍的引领下,来到了李世民处理政事的殿阁之中,殿阁自然非常暖和,不过四方角落,却不见暖盆火炭,也不知道热源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