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将张易之调出神都,也就是想落个眼不见为净,念在张昌宗的份上,她倒是真心不希望张易之出事的。对于张易之的安全,她也极为重视。姚崇甫一请旨,她觉得这种安排十分合适就答应了下来。
于是,这支由两个折冲府组成的二千人的军队,就成为了张易之北上的护卫部队。任何人都相信,有这支军队护卫,不论是刺客还是路上的强寇,都不可能撄锋。
这一日,张易之就在一群美丽的妻妾还有老娘的挥泪送别之下,率军从长夏门出发,直奔幽州而去。随行的还有阙特勒以及他手下的五十名突厥人,还有当初的浅云圣女,如今的张浅云。张易之的妻妾们一个个和张易之都是极为难舍难分,新婚燕尔,却要遭受长时间的离别,一群女人们的离情别绪汇聚起来,实在是令人恻然。
张易之这位年轻俊杰,承载了大周太多的希冀,大家都希望,朝廷这多年以来,始终没有彻底平定的北疆之乱,能够在这位年仅二十一岁的年轻将军的手下,彻底平定。为了这种希冀,前来送别的普通百姓也是十分的多,将整个长夏门一带,围得寸步难行,直到张易之的大队人马,已经出城了半个时辰,这一代的秩序才渐渐得以恢复。
魏王武三思作为首相,也代表群臣前来相送,和张易之依依话别,表现得就像个仰慕对方的基友一般。不少心地单纯,对于朝中的斗争并不敏感的百姓见了,都是大为欣慰:这就是大周版的将相和啊,朝廷如此支持张易之的北伐事业,相信这位年轻将军定能旗开得胜,好好教训突厥人。
回到魏王府之后,武三思却是立即变脸,凝重痛惜之色欻忽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欢愉。
如果把东宫比作一个美貌的小娘子的话,张易之就是它的衣服。没有了衣服,小娘子再怎么遮掩,都是处处漏洞,根本守护不住春光。
武三思壮怀激烈,向天狂笑,踌躇满志。而随着他一起前来魏王府的那群亲信官员,也是个个振奋。虽说张易之被调走,已经是必然的事情,但是亲眼看见张易之落寞而去,还是很愉快的一件事情。
“诸位,现在张易之已走,我等心目中的头号心腹大患已经消失,不知大家是否有什么良策,来对付太子他们呢?”武三思道。
前些日子,武三思还假惺惺的要和表哥武显讲什么兄弟情义,不肯反对他。现在,他却肆无忌惮,以最为赤裸裸的语言,表现出自己对东宫位置迫不及待的渴求。他也知道,自己对那个位置越是渴求,下面的亲信们就会越加死心塌地地追随。没有哪个臣子喜欢跟随一个淡泊名利的主公,因为这样的主公随时可能放弃,而名义心很重的主公则不至于让人生出这样的担忧。
“臣以为,我们固然不需要将李党众人尽数拿下,也需要把那几个绝不可能投靠的顽固之人一一剪除了,比如徐有功。此人声望极高,在李党之中影响力比张易之还大,除掉他,对于李党的文臣是一个极大的打击!然后,我们再逐一除掉宋璟、姚崇,魏元忠等人,李党以及同情李党的势力必将很快土崩瓦解!”崔日用婉婉言道。他显然是早有准备,语气自信,声调清朗,给人一种早已经过深思熟虑的感觉。
在魏王府中,众人似乎都会刻意忘记武三思首相的身份,而只提他的亲王身份。所以,大家的自称都不是“下官”,而是“臣”,用意是很明显的。
也不知为何,今天宗楚客一言不发,他的身边坐着的,则是他的弟弟宗晋客。
本来,宗家三兄弟是分别追随武家三王的。宗秦客追随武承嗣,宗楚客追随武三思,宗晋客追随武攸宁。而今,宗晋客耐不住寂寞,打破了这个默契,投靠了武三思,这是他第一次前来魏王府参与密会。
他能有这样的荣幸,也恰是因为他本是当今女皇的外甥,又是武三思麾下第一谋士宗楚客的亲弟弟。宗楚客看起来已经是和兄弟达成了某种默契。若在平时,他必定是魏王府密议人群中的焦点,今天却刻意收敛起光芒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