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页

“自此之后,大宋司法之权自行政权中分离出来,朝中最高司法官署为大理寺,大理寺正卿督管天下刑案。在各路为提点刑狱官,提点刑狱官有权裁定死刑之罪。在州府为司法参军与司理参军,其中司法参军于府城治所设衙断案,司理参军衙署与之一处,但须于州府中巡回督查,查访冤情。在县为推司、款司,推司之权在于刑侦,款司之权在于审判。”在那日决定改革司法制度之后的第二次朝会上,赵与莒将更为完善的细则抛了出来。

严格意义上说,赵与莒这次司法制度改革,并没有增设官员,只是将原先隶从于地方主官的司法官独立出来,由原先对地方主官负责,改成对上级司法主官负责,而且,司理参军责职的改变,意味着大宋出现了巡回法庭,这不仅有利于民间冤屈的上达,对于地方官员也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同时,以前的时候,地方主官每月都须拿出一定时间专门审理案件,若有急案,还须打断正常工作专门审理,这也使得他们无法将精力专注于一处。司法权被分开后,地方主官权力变小了,要管的事情少说也减少三分之一,这可以让他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去解决真正的民生问题上去。

这种革新还只是体制范围之内的革新,当赵与莒说出之后,满朝臣子没有一人反对,他们默认了天子的独断,并且将注意力集中到天子要说的第二件事情上来。

“咱们君臣太闲,一件丁点儿大的事情,咱们也得花上一个钟点时间来谈论。”赵与莒挖苦道:“朕听说有些公卿大臣在私下议论,说朕如今有什么事情都是召集宰辅,三言两语便决定国家大事,实在有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训……朕倒是想与诸卿共断天下大事,但象此次这般断法,一天能决断几件大事?”

三位宰辅大臣的眉头同时拧了起来,那些闲言碎语他们也都听到过,崔与之和葛洪不约而同都看向薛极,薛极则面色不豫。

崔与之和葛洪都怀疑是薛极向天子打的小报告,只有薛极自己才知道,自己完全是被冤枉的。

朝臣中倒有大半在暗骂薛极多生事端,几个御史台的谏官开始转着脑子想,是否要攻讦薛极以揽名声,但被天子一眼瞟过,都又缩了回去。

天子如今声望如日中天,还是不要去做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为妙。

“朕以为,言语沓兴,政紊于廷,小则拖延时辰,中则制造党争,大则荒废朝政,实为我大宋之顽疾也。”赵与莒板着脸,神情极为严肃,他虽是年轻,在潜邸时严正沉默,便颇有威仪,如今更是执天之下权柄,肃颜说话时,群臣感觉到一股无声的力量。

“故此,自今以后,诸卿议事当以言简意赅为要,勿虚勿浮。此后朝会时间,以四个钟点为准,早上辰时二刻至巳时二刻,诸卿论事,须得在这四个钟点之内说完,若不能如此,便书写成文,来日再议!”

这又是赵与莒早就想推行的一个改革了,以往朝会时间太早,无论是他这个天子还是群臣,都是苦不堪言,但又不能直接说为了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而推迟朝会,那样的话一般官僚士大夫必然会极言进谏,要他“务必勤政不可懈怠”,免不了又要搬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之语。如今他乘着这个机会将改革措施抛出来,而且理由还冠冕堂皇:不是朕想偷懒,实是你们这些臣子过于拖拉,全部责任都在于你们,朕是不得已而为之。

崔与之看了一板正经的赵与莒一眼,低下头去,眯着眼睛,嘴角浮起一丝外人难以察觉到的笑意。

初时他也以为天子是真怒了,但现在他明白了赵与莒的真实想法,提高百官议事效率是其一,变更朝会时间才是真正目的。

“诸卿以为如何?”

说完之后,赵与莒身体微微向前倾了些,目光扫视群臣之后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