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之所以被世人推崇,也仅仅是三国之后,民间越来越多的神化,再加上两晋对曹魏的打压,才显出诸葛亮的光辉照人,诸葛丞相名垂千古,三国谋臣素有“前期看郭嘉,后期看孔明”之说。可惜其功绩实在不是太多,得失荆州算一个、攻下汉中新制粱州算一个、平定南蛮算一个。
可怎么算也排不到前面,西蜀又有法正一直压在诸葛亮头上,法正死后,蜀国无人,诸葛亮才渐渐有了一丝作为,攻城略地仅仅两三州之地,离郭嘉、荀彧、周郎、田丰差之甚远。如若不论名气,诸葛亮排名绝对十名以后,只因他名气大,西蜀人才凋零。
no8:晋祖司马懿
败诸葛、平辽东、镇荆州、破东吴。要说,要排名,司马懿绝对在诸葛亮之上,司马懿跟曹操都属奸雄,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司马懿生在乱世中,“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no9:东吴鲁肃
东吴除周瑜外最有远见之人,管理东吴内政、外事皆井井有条,鲁肃在日三国鼎立,鲁肃死后,所谓三国名存实亡。鲁肃是东吴名将,他有智有勇,堪与周瑜媲美,若论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恐较周瑜还略胜一筹;但在《三国演义》中、戏剧舞台上,鲁肃恰似一位仁慈的长者,忠厚有余,才智不足,经常为周瑜、诸葛亮斗智施谋所戏弄,显出一副愚相,然而,《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都是艺术创造,不是史实记载。
从艺术角度看,可称生花妙笔,若从史学角度讲,可是历史的颠倒和歪曲。曾在历史风云变幻中活跃一时的鲁肃,他的心计绝不后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赞他“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吴书》说他“善谈论,能文属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
no10:东吴陆逊
火烧连营,大败刘备,白衣渡江,智夺荆州。陆逊是跟随孙权时间较久、功劳很大的大臣。
孙权早时把孙策之女嫁给了陆逊。吕蒙死后,陆逊成为抗拒魏、蜀二国的主要支柱。但孙权对陆逊的重用,主要在军事方面,始终没有交给陆逊军政大权。
“有超世之功者,必应光大之宠,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但事实是:孙权既不听从陆逊屡求保安太子、黜降鲁王之谏,又相继流放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诛亲近陆逊的吾粲。孙权更“累遣中使责让逊”,使逊“愤恚致卒”。逼死了陆逊。
孙权所以逼死陆逊,决不只是因逊维护太子的问题,主要症结在于权认为逊对其统治已构成威胁。根据当时情况,权所以疑忌和逼死逊。
no11:西凉李儒
李儒的一生与董卓密不可分,他是三国中第一个出现的谋士。他是董卓的女婿,死心蹋地地为董卓服务,开创了董卓时代。董卓的成功,李儒立了大部分功劳,收吕布,败曹操,擢名流,立朝庭,攫财富,拒诸侯。李儒人聪明,懂兵法,还有战略眼光和心胸,儒具备一流谋士的条件,可惜其主不行。否则很有前途。纵观李儒一生,算无遗漏。若不是董卓性情中人,早已成就大业。但无奈是以董卓姻亲身份出道,注定无法另择良主,只能对董卓从一而终。悲兮,哀兮!
no12:北魏荀攸
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外愚内智:深受曹操称赞。荀攸死于曹操伐吴路上。荀攸一生画奇策十二,惟钟繇知道,但是钟繇未整理完就去世了,所以后世才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