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老丈气得胡须发颤,拂袖道:“不可理喻!不可理喻!”
李佑反唇嘲笑道:“本官在扬州府有一个二房老丈人,也是富户,人称金百万。如果换做是他,他肯定不会跑到这里来说这些蠢话,你的见识真比他差了十万八千里!
本官就是让你知道,处在这个位置时该有的行事准则是什么样的!你接受不了,那也无所谓。从今以后,你与玉姐儿断绝父女关系,各走各的阳关道,我李佑没有你这个亲戚便是!其实我根本不想认你这样见识太差,遇事只会拖后腿的亲戚!”
“那是我女儿!”程老丈暴怒而起,瞪着李佑道。
李佑冷酷无情地说:“错了!那不是女儿,那是归德长公主送与我的小妾,和你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你有不同意见,可以去找长公主将女儿要回,本官没有义务照顾你的心情。”
程老丈再无可说,只感到实在比不过女婿的行事下限,怒气冲冲地转身走人。
在旁边侍候的张三对着程老丈的背影“呸”了一声,愤愤不平地对李佑道:“此人真是不懂感恩的白眼狼,浑然不记得当初是谁救了他一家,反倒帮着外人来说话!老爷你说的极是!”
李佑叹道,“随他去罢!若真糊涂到拎不清事理,随着本官做事只会死无葬身之地,还是早走早好!对谁都好,也省得不知什么时候被连累。”
话说从登闻鼓这里,一天一件案子源源不断送到刑部,使得主张受理十月初六登闻鼓案并奏请审理的始作俑者、刑部左侍郎常大人越发不知所措。
他上过前三次奏疏后,就再也不敢上奏了。这事说不清道不明,但已然失控。从律法上,自然可以继续审下去,但他要知道,律法之外还有很多因素!
他自然可以不顾一切,一本正经将闹剧审理到底,但别人也可以将他当成闹剧的丑角!更何况李佑的靠山们也不是吃素的,都察院那帮等着看笑话的御史更不是吃素的。
若都察院审理官员遇到此类状况,那也没什么可怕的,纠集几十个御史就足以操纵公论,但刑部不是都察院,他左侍郎也不是都御史。
常侍郎眼前仿佛出现了李佑那赤裸裸的嘲笑嘴脸,你们就是个笑话!这几日荀尚书对他的脸色也不是那么好看,大概同样恨他轻率衅事,给刑部带来如此大的麻烦,还不知如何收尾。
十月十八日是经筵之日,虽然不是朝议,也有重臣赴文华殿侍讲。
在开讲之前,常侍郎硬着头皮,出列奏道:“近日又收到登闻鼓案五件,皆为状告检校右佥都御史、提督五城兵马司李佑者……”
景和天子奇道:“先前似已有过几件,朕皆批过。为何还有如此之多?莫非日日都有人击登闻鼓告李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