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无缘无故坏了晏尚书的好事,李佑没有丝毫愧疚之心。须知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犯罪,对晏尚书仁慈了,那今后内阁里岂不就彻底成了仇家的天下?更别说,排在晏尚书后面的这位候选人可是卢尚书。
内阁大学士里,虽然大半与他不和,但真正算得上死仇的只有彭阁老。如今彭阁老年事已高,晏尚书身为彭阁老的接班人,不狙击他狙击谁?既然他身处彭阁老阵营中,就要承受来自于彭阁老敌人的攻击,咎由自取,没什么可抱怨的。
能站在殿上的廷臣,简单看去好像就是几个模子和类型,仿佛都是通过选拔机器制造出来的标准化产品。但欲明白其本质,非经大事不可。
例如通过晏尚书今日的抉择,别人或许认为只是自私冷漠。但看在李大人眼里,这就是一个为了自己入阁机会,敢冒险抵触首辅、并见死不救的赌徒和狠人。这样的仇人,李佑怎敢任由他入阁?
李佑又要押着三个人犯送回天牢。这三人中,今天的主角是在生死边缘晃了几个来回的丁前运使,杨前抚台和罗前参政都成了不为人所注意的配角。
不过这二人全程目睹了李佑在文华殿中纵横捭阖,不动声色便将晏尚书的入阁梦想灰飞烟灭,均有不虚此行之感。回想起来,他们在扬州府与李佑的争斗,相较简直如同孩童过家家。
李佑安置好人犯已经是中午时分。在都察院用完饭食,小憩片刻后便得到了好消息,今日文华殿廷推大学士,在吏部尚书赵良仁的主持下,兵部尚书卢宽入选。
李大人热泪盈眶,折腾了这么久,中枢里终于又有可靠大腿了……内廷有阁老,外朝有吏部尚书的靠山组合,他最喜欢了。
只是具体殿阁次序,还有待天子重新排定,最关键之处在于次辅位置归谁,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又有小道消息说,新任大学士卢阁老大约不会按规矩从位次最靠后的东阁排起,因为他年资太深了,四十五年前就是翰林院庶吉士。
内阁中除了彭阁老外全都是他的科场晚辈,所以拿卢阁老单纯当内阁新人看待的话,有些不合读书人规矩,要知道,内阁与讲究前后辈的翰林院本是一家的。
同时,有一条更离谱的小道消息传起来,都察院的李佥宪具有操纵内阁更替的大能……
景和八年年初,内阁大变动里,在李大人强力地干扰下,老首辅吐血致仕,最有势力的袁阁老、彭阁老双双原地不动,许尚书一跃而成次辅,弱势的徐阁老亦一跃而成首辅。
这个月廷推大学士,又是李大人于无声处起惊雷,让几乎众望所归的晏尚书在最后关头折戟沉沙,同时硬生生地将陪太子读书的同乡老前辈推上了阁老位置。
下面的次辅之争,要想有个结果,说不得又要劳驾李大人出手探探路子了……这句话传得神乎其神。
当日散了衙,李佑没有回家,径自去了卢老大人府邸,要第一时间去祝贺哪。等他到了巷子外,却见自己已经来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