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页

“今日之事,诚然缘分,该以诗词为记。李大人乃当世名家,你不敢做,谁还可为之?”

李佑推辞一番,才道:“那本官便以拙作凭吊东坡居士。”

便听他慢慢吟哦出长诗一首:“昔出蜀岗道,黄叶呜秋蝉。今来上方寺,绿萼破春烟。坦步宝带侧,延眺隋城巅。古刹龙象寂,残碣蛛丛悬。缅想峨眉人,文采真神仙。赠诗日南使,宾佐皆豪贤。邈然竞终古,漱墨留春泉。老笔欲飞动,妙态殊便娟。空堂响人语,怖鸽飞联翩。后游慨今昔,凭吊当同然。”

众人喟然叹道:“好一句文采真神仙,大起追古思慕之情也。”

人群中一人叫道:“胡师爷!你不但要将东坡居士的碑刻移过去,还要将李大人这首刻成碑文,并立在祠内展示才好。”

另一人赞道:“如此六百年光阴前后呼应,两作珠联璧合,真有前因后果之妙也。观者吊古思今,足可细细品味。”

胡师爷应声道:“自然须得如此。”

李佑笑而不语,脑中不停幻想着自己与苏东坡两块碑文并立在名胜中,被文人骚客一起瞻仰的场景。胡师爷这件事确实办得好……

忽然有个衙役疾步匆匆赶到身边,对他低声禀道:“今日得报,巡抚衙门那边包括杨抚台在内,已经于昨日从淮安府出发了。”

第四百零三章 棋局与抉择

凤阳巡抚杨大人的动静,扬州官场中有名号的人都很关注,他从淮安府出发的消息,两天后扬州里有品级的官员都知道了。

巡抚船队沿着运河缓缓南下,出淮安,过宝应,三日后到达高邮州州城。在此距离江都县边界只有六十里之遥,距离扬州城则有一百多里,但船队却停住了。

杨抚台暂住在高邮城南门外的盂城驿滞留不前,引起了外人种种猜测。其实真正缘起是,在路上杨抚台得知了李佑突然卡在当前这个敏感时刻,上疏猛烈抨击盐务弊政的消息,觉得这很有趣,并从中嗅出了许多不同寻常的信息。

说是坐山观虎斗也好,隔岸观火也罢,亦或是不想被某些人利用当枪使,杨大人忽然不着急赶路去扬州了,打算先在高邮州稳坐钓鱼台地住上几天。

如今的扬州,宛如乱如麻的棋局,不但李佑、罗参政、盐运司是棋手,就连高人一等的杨抚台也是棋手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棋路,但谁也看不清大盘走势,所以不得不小心翼翼走一步看一步。

这日夕阳西下时分,在扬州城东门外官码头上,任师爷拖着长长的影子,将东家罗大参送上船去,但仍劝道:“东主切莫冲动,要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