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页

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现在的情景,扬州城本籍百姓就相当于看书的读者,而他李佑就是作者或者导演。

所以此刻,没有压抑剧情也要制造出压抑剧情,没有憋屈桥段也要安排出憋屈桥段,这样才能在高潮时刻出现最情绪化的效果,在百姓心目中炮制出最强烈的狂热!再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历尽艰难怎么懂得珍惜他这个李青天?

让流言来得更猛烈罢!

打定了主意,李县尊便叫来印工,印制了若干纸单。又叫来若干衙役,人手发给一张纸单,并交给他们一个很光荣的任务,记下纸上内容,然后更加变本加厉地去散布那些不利流言!将他李佑说得越倒霉越好!

例如:“李大人这次真完蛋了,钦差大人已经在路上,要锁拿他进京问罪!”

又如:“人亡政息,李大人上任以来推行的新政只怕要一个个被取消了!”

还有:“这次盐运司和府衙打通了太后的关节,李大人的官位必然不保了!”

这些胥役之徒,去做好事执行力不咋地,但让他们去干坏事,执行力绝对出乎意料的高,散布流言效果还不错。

而且还产生了一个附带作用,扬州城民众觉得连县衙衙役都不看好李大人了,对李佑的前途更加悲观,心里忍不住的哀叹。当然那些盐商们是继续奔走相告并开宴庆贺的。

在短短几日内,扬州几处酒楼里连续发生了本籍与寄籍斗殴的事件。

不要觉得扬州城百姓幼稚,几条流言就能把他们情绪调动了。要知道,这年头百姓最盼望的是什么?就是本地来一位青天大老爷。

国朝地方治理的个人色彩很浓,一个地方百姓过的舒坦不舒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地方官的个人素质。

来了青天,百姓就要庆幸,青天老爷离任时百姓哭着喊着挽留确实有很多都是真心的,一方面是舍不得,另一方面就是对未来的担忧,谁知道下一任是个什么样的老爷?

但要来了为非作歹刮地皮的恶官,百姓就遭殃受罪了。当然,大多数地方官都是普通之辈,但总没有为民做主的青天大老爷受百姓欢迎。

对于扬州城百姓而言,李县尊是敢于征收盐商富豪重税减轻本地人负担的李县尊,是刑案公正赏罚分明没有贪赃枉法的李县尊,是不横征暴敛刮地皮的李县尊,是重视读书人发银子大方的李县尊。

综合起来,李大人真真是当之无愧的青天大老爷,而且五十年难遇这个级别的。如果有可能,满城百姓是愿意让李大人担任一辈子江都县县尊的,因为只怕再也找不到比他更好的县尊大老爷了。别的不提,除了李大人之外谁敢对盐商这个群体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