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念出第二句时,有些人也听出来了,这句是还是前朝宋代的,苏东坡写的关于扬州的词句。众人皆莫名其妙,借用一句还算正常,但连抄两句是什么意思?
当他念出第三句时,大家仍听得出来,依然出自前朝宋代,乃是名相韩魏公的琼花词《望江南》中一句。
众人狐疑不明,难道李大人今天要连抄四个人的词句,凑成一副杂诗?这样再巧妙也落于下乘,以李大人的才思何必如此。
等第四句出来,终于不是抄袭了,化用李佑自己的名句“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为“长江一洗放天青”。确实出名,都知道兵部卢尚书书房里挂着这一句的。
话说这么四句凑起来倒能也成诗,但终究斧凿痕迹,比即席原创差了不止一筹,实在配不上李佑的名声。
方才在瘦西湖上,罗知府被李佑扫了面子,趁机笑道:“写扬州的诗词,前唐杜牧之为首。以本府浅见,李大人还不如抄他一句凑个四句好,强似有古有今,不伦不类。”
李佑语气轻蔑地还嘴说:“因为杜牧之没有当过扬州太守。”
平远堂中有博闻强记的才子陪坐,反复思索忽然醒悟到了什么,惊呼一声:“原来如此!”
怕被认为失态,他便在众人目光下仿佛背诵经书一样说道:“庆历五年,韩魏公为资政殿学士、知扬州;庆历八年,欧阳文忠公为资政殿学士、知扬州;元佑七年,东坡学士为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扬州……”
韩魏公指的是韩琦,欧阳文忠公指的是欧阳修,东坡学士自然是大名鼎鼎的苏轼。这都不重要,关键是三个人都曾经“知扬州”,用通俗的话说都曾担任过扬州太守,放在国朝就相当于扬州知府,也就是罗府尊坐的这个位置。
至此众人全都醒悟过来了,心思不够的人也坐不到这里。李大人让大家猜了半天谜语,原来在这里打着埋伏。
李佑抄了古代担任过扬州太守的名人诗词为前三句,而当今的扬州太守是罗府尊,从人情世故角度,最后一句理当用罗知府的诗句,或者现写一句点出罗知府,这样也不愧是一首巧诗佳话。
但是李大人直接用自己的词句来替代罗知府,其中意味岂止是深长?这羞辱既浓厚又含蓄,既明目张胆又叫人说不出口……
刁钻之极,盛名之下果无虚士,不愧是能在朝廷中搅风搅雨的人物。
罗知府脸上常年挂着的笑容终于消失了,泛出几许青白之色。为了上爬付出的代价也太不能忍了……
第三百零五章 他比烟花还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