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似乎也在刻意为难这位可怜的倒霉蛋,湿润的寒冷空气始终飘荡在莒国国君头顶——用句通俗的话说就是:莒国国君走到哪,哪里就下起了暴雪。
大雪一直追随着莒国国君的行程,飘荡到了齐策的领地。
早年间,齐策修建的那座大桥现在繁荣起来,莒国国君抵达的时候,江边,一队队齐国人背负着简单的行囊,排队等候过桥,这些人脸上充满希望,准备前往河间挣足今年的零花钱,起码也要让自己今冬不再陷于饥饿。
江边上飘浮着许多冰划子,无数商人用这种简易小舟,借助封冻稍晚的黄河南支流,从东海边源源不断的运来海量的肉食,准备通过这座大桥输送往河间。而他们的同行、那些刚听闻河间赚钱的消息,从家乡赶来的商人们,则随身带着家乡的各种特产,站在桥边的队列中,等待轮到自己过桥,往河间寻找发财的机会。
赵氏河间垦荒的消息正在发酵。列国都知道赵氏富裕,这次赵氏一口气雇用十万齐国劳工。目前,光是为这十万齐国劳工服务的人员,就超过了二三十万之众。络绎赶来的各国商人,都打算在这个冬闲的时候,前往河间寻找点充饥的食物。
赵氏富裕,雇用齐国劳工时,给的薪水丰厚。此外,河间开发的任务由齐策主持,齐策本身就是一个阴谋家,面对十万齐国劳工,不能一点心思都不起。故而,在他的安排下,大多数齐国劳工在河间享受的待遇,远远超过他们在国内的待遇——即使是武士。
赵氏强大的运输能力,是赵氏有能力提供充足的食物、外加充足的薪水。每月发薪水后,三餐管饱的齐国劳工们手头很松,于是,这十万购买力旺盛的齐国工人就形成了一个大市场,他们几乎能吞下所有的货物。
先期进入河间府做生意的齐国商人因此赚足了钱,他们卖空随身携带的货物,立刻返到家乡筹备更充足的货物,带齐更充足的人手,转身又向河间狂奔而来。这些商人发财的消息,先是被其家乡人获悉,紧接着,更多的商人向河间府涌来,不管以前做过没做过商人,是人现在就知道带两三枚针、一点小布头,到河间贩售……结果,河间桥头噪杂一片。
女齐先稳住莒国国君,然后拿着自己的麾节,与叔孙豹一起赶往桥头与守桥的士兵交涉,莒国国君满头冷汗的站在一群齐人当中,倾听着周围一片齐语。
“俺听说,当地劳工开始发放雪盐代替薪水了,俺家乡一位商人用货物,从劳工手里换购了雪盐,运回乡里就是十倍利息,很是赚了……”
“没错,我也听说了这消息。听说是赵氏雇用的人太多,以至于手头钱币不够,开始用雪盐、陶瓷等制品,冲抵部分工钱,有的地方,领主已经开始发放木器制品——都是赵氏工厂里精细加工出来的木器,虽然没有上漆,但收购回来后再刷一遍漆,就能卖上好价钱……只是木器体积太大,不好运输。”
又一名齐国商人用鄙夷的口气训示:“傻了吧?木器虽然庞大,但如果江面化了冻,用船只运输,一船能运几百件木器,货船顺着海边航行,一直能运到楚国去,沿途都不怕损坏。嗯,楚国的金币可是好东西……”
又一个话音打断了这位聪明人的说法:“楚国现在还有临海的土地吗?我听说吴国跟楚国打得特别凶,最近楚国又战败了一次,所以楚人已经派出使者,要求与晋人尽快结盟,以便腾出手来对付吴国。”
刚才那位聪明商人强辩说:“吴国也很繁华呀,到了吴国就可以抵达长江口,顺着长江一路可以航行到楚国。吴、楚两国最近在江面上打得很凶,根本无法拦截商船……”
莒国国君听得入神,已经忘了害怕,这时,女齐领着几名晋国军官返回,向莒国国君汇报:“君上,我们已经通报了守桥士兵,请跟我来,他们将给你腾出桥面,让我们先通行。”
等战战兢兢的过了这座桥,莒国国君回身眺望着大桥,情不自禁的感慨:“真雄伟啊,这座桥是人力修建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