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页

赵武再度转身,面朝晋国太史令籍赵、大法官士瑕,大司马、上军佐魏舒,郑重其事的说:“这位老者不应该是叔向一人的老师,他应该是我整个晋国的老师,我已经错了一次,不能再错一次,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当中,魏舒官位最高,国内六大正卿当中也只剩他了,他上前接过赵武的话茬,回答说:“愿拜请这位老者为绛城佐(副县长)。”

老者推辞:年老难以胜任。

魏舒建议:“老者超期服役,自然对此种处境感同身受,不如让他为国君负责监督劳役免除的甄别工作,并担任绛县的县师(掌官农田管理)。”

不等老者回答,士瑕接着补充:“罢黜原来的绛县舆尉。”

舆尉主持本县劳役征发,让这个老人服役,是舆尉的失职。

大法官士瑕开口了,那就是法律,老者不敢抗辩,唯唯诺诺的答应着。

当时,列国的使者都赶来了新田,鲁国使者回国后向执政季武子汇报了此事,季武子感叹:“晋国还是轻慢不得啊!有赵武担任执政,有士瑕做他助手,籍赵、梁丙提供咨询,有叔向、女齐担任国君的师保。晋国朝堂有这么多的君子,怎么可以轻慢它?只有勉力事奉它才是啊!”

鲁国人是春秋的小报记者,他们知道了,这段经过自然就记载到了历史当中……

列国使者赶来新田城,一方面是因为赵武回国了,列国使者想探听一下晋国最新的动态,以及对战争的打算,因为这时间刚好是春耕结束,不是年底“听成”的季节,所以他们打的旗号是吊唁——吊唁那位许配给赵武次子赵午,但还没有成婚就病逝的齐国公主杞姜。

各国假意吊唁的使者都聚集在赵武府上,赵武回到自己府中,先是接待了虚情假意的列国使者,等他敷衍完这一外交重任,转入自家后花园,各国使者逐渐散去,有门路的各找相熟的晋国大臣私聊,没门路的则回到馆舍,蒙头睡觉。

郑国这次派来的使臣是副相游吉。

游吉本名姜虿,其父亲是郑国正卿子硚,子硚的先祖公子旗,原是齐国国君齐惠公姜元的子裔,后来出逃在郑国为相。姜旗有两个儿子:长子公孙虿,次子公孙楚。因子硚是姜桓公的裔孙,因此郑成公赐其为公孙氏。周简王姬夷七年(郑简公姬嘉七年,公元前558年),公孙虿被郑简公晋封为大司马,公孙虿在郑国与晋国联合伐秦国的“迁延之役”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公孙虿生有二子:长子公孙皈,字子明;次子公孙吉,字世叔。因封地为游,故名游吉——他是福建莆田游氏的始祖。

游吉出了赵府之后,晋国的大夫梁丙、张趯(ti)慕名来访。晋国智者梁丙苦笑的说:“幸会,幸会!堂堂的郑国副相竟为敝国执政次子的一个姬妾送葬,不是太甚了吗?”

郑臣游吉答道:“是啊,这种风气何时能够了啊。昔日文公、襄公之时,这些事务是从来不麻烦诸侯的。并且规定,让诸侯三年来聘娶,五年来朝;有事而会,如有不协则盟。只有君主、夫人去世,各国大夫才去吊唁,如今,元帅的一个未婚儿媳死了,就劳师动众的。真是不胜其烦啊!我想少姜有宠而死,齐国必然再送女子过来的。到时候,恐怕我还要来道贺的。”

晋臣张趯苦笑的说道:“你说的很对。岂不闻盛极而衰、否极泰来,寒热交替,周而复始。这样下去,晋国将尽失人心,将失去诸侯的拥戴,到那时晋国就会彻底衰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