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马上补充:“这叫双赢。我将已经开垦好的领地收回,这些开垦好的领地属于家族腹心,边缘地区新的封土则由武士们进行守卫,他们相当于‘增封’,而我则相当于扩充家族直属领地。大家都满意,家族更能稳步发展。”
孙林父躬身拜谢:“武子教的方法确实能让卫国巩固这些新领土……嗯,只是这些方法,白白便宜了那个小屁孩。”
孙林父聪明,这样一位政治家如果生在其它的国家,这辈子也许能创造一份事业,但孙林父很不幸生在卫国,他无论为卫国怎么努力,前后几任国君都认为他的强势使自己的君权受到威胁。孙林父驱逐了一个国君,逼迫一个国君不得不接纳自己,但他似乎被卫国历代君王所憎恨,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换不回卫国君王的信任——如今他新扶持的卫国国君,据说又在蠢蠢欲动,而逃亡到齐国的那位前任卫国国君,现在也在上下联络,打算重回国内执政。
齐国战败了,战败的齐国不甘心,他们觉得很屈辱,为此,齐国那位顽劣君主又生出新的主意,他暗地里支持前任卫国国君回去争夺君位。其实,卫国只不过是晋国的一个盟友,齐灵公即使把那位前任卫国国君送回去,也根本威胁不到晋国的强大。但齐灵公不敢直接针对晋国,他就是为了恶心恶心晋国的公卿,所以才愿意出力不讨好地扶持前任卫国国君回去争位。
内忧外患分散了孙林父的精力,这头与韩厥同时代的老狐狸竟然没有看到国家的危机……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不该享受的待遇?
孙林父脑门中一心想要令卫国强大,如今名传天下的内政大师,令曾经覆亡的赵氏得以在短短十余年间崛起的赵武,肯认真教诲,让他感激的无以复加……但他忘了卫国的忧患不在于执行政策的好坏,只管诚心诚意的求教着如何使卫国强盛,并特地留赵武在卫国停留了一个月之久,将内心疑惑一一倾诉……
一个月后,赵武在卫国登上赵氏战船,大部分赵氏军队直接回国,从甲氏辗转前往新田城附近的棘门,而后解散,但按照规矩,赵武必须先去周王室,向周王室报告征战胜利的消息。
以前这样的活很难轮到赵武,当然,即使轮到赵武,他也用不熟悉王室礼节为借口推脱,如今他已经是晋国副元帅了,与王室打交道的事情,他迟早要面对,所以,胜利的军队可以直接回国,他却必须带领齐国交出的质子——大子光,一路逆流而上,前往周王室。
此时,齐国国内那位齐灵公继续做出寻死行为——他感觉到自己两次战前逃跑都被大子光阻止,不是因为自己无耻,而是大子光扫了他的面子,目前大子光恰好作为质子被送到晋国,齐灵公赶紧完成了换嗣,他宣布立牙为大子,命大臣高厚做牙的太傅,宦官夙沙卫为少傅。
齐灵公这一果断行为立刻赢得一片仇视。战争中,齐灵公的怯弱与不肯承担责任的行迹,已经让这位国君在军方威信扫地,而大子光的果断与坚持,赢得了齐国上下一片赞扬。如今齐国战败了,齐国的公卿大夫,乃是齐国百姓都把崛起的希望寄托在留守的大子光身上,而大子光为了平息晋国的愤怒,甘愿以身为质,更是让齐国上下感激不尽。
然而,齐灵公却在背后废除了大子光的继承权,顿时,齐国卿大夫感到前途黑暗,齐国失去了希望,愤怒的齐国军方开始磨刀霍霍,齐灵公则得意洋洋,他深深佩服自己的果断与睿智,能在大子光前脚走开的工夫,闪电般撤换了嗣子的人选。
这事,目前大子光还不知道,他正在赵武的船上与赵武结伴同行。
按照春秋规矩,大子光无论如何是一国君位的继承者,赵武这个小领主必须尊重君权至上的原则,对这位“大子”毕恭毕敬……遗憾的是,赵武不遵守春秋规矩,那也是闻名遐迩的。大子光沿路随行,赵武并没有给予他恰当的尊重,连他在卫国期间,都没有允许大子光拜见卫国国君。
此时,已经是春末了,阳光越来越毒辣起来,黄河水奔腾不停,赵氏的战船在河面上走着z字型,一会儿靠近河的左岸,一会儿则向右岸,大子光呆呆的坐在甲板上,偶尔在船靠近河岸的时候,还能看到河岸两边郁郁苍苍的森林,以及在河岸上忙碌的农夫。
中国在春秋时代,黄河很少改道或者洪灾泛滥,这主要是因为黄河两岸的植被没有被破坏——当时,河泽两边的森林属于封建领主的“专利”,百姓不得任意砍伐。这种专利保护了河岸的生态,使得当时的人们很少为水灾而困惑……直到晋悼公废除了专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