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页

饭前洗手,大多数士兵可以理解,毕竟当时的贵族也有这个讲究。然而,要求士兵们每隔几日,必须洗澡,这就让人难以接受了,因为烧洗澡水需要很大的容器,要消耗很多的燃料……所以,当时的春秋平民,终身只在家中洗两次澡,出生一次,死亡一次。其余的,只有夏天跳在河里方便了。

然而晋军似乎不怕麻烦。与此同时,在晋军的教导下,许国原来的军官也越来越凶残,他们每天会拿着皮鞭把士兵从帐篷里抽出来,要求士兵出来跑步、做早操。每隔几日回抽打着士兵列队去洗澡,晋军给许军准备的洗澡水居然是温的,他们从一个巨大的竹管里喷下来,每个士兵被容许在竹管下呆数个呼吸的时间,在此期间,士兵必须迅速的用毛巾揉搓全身,快速的冲洗……

逐渐的,扬适应了晋军的规则,而后他们结束休整,陷入漫长的行军当中。大家不停的走,从早晨走到晚上,等到终于不用走路了,扬被告知,他来到南方的陈国。

在陈国驻扎的日子里,扬一直感激自己的幸运,他确实是幸运的,因为识字和懂剑术,身体条件还不错,所以被选为许国正卒,晋人所说的正卒其实是职业兵。日常知识训练,不用参加没日没夜的筑城活动。另外,在每日训练结束后,他还能见到在伙房帮厨的母亲。

母亲这段日子营养跟上了,脸色红润起来,竟然恢复了几分当年的风韵——据母亲说,晋国辅助兵中有一名五十多岁的老卒看上了她,这几天正在向她献殷勤。而那名老卒表示,他是赵氏老兵,这次服役大约是他最后一次出战,多年的军事生涯后,在慷慨的领主赏赐下,他在甲氏拥有约三千亩的土地,土地的边缘是一块湖泊——湖泊原本属于领主的专利。

老兵征战一生,以前曾有过孩子,但后来,在“下宫之乱”的赵氏守城战中,老兵的孩子阵亡,妻子伤心而死。现在老兵空有三千亩土地,约六十名奴隶,却没有人继承家业。听说眼前这妇人有扬这么个儿子,还在许国正卒的战斗序列,他高兴自己能有一个成年孩子来继承家业,因此向扬的母亲表示:只要她嫁过去,他保证把扬当自己的儿子看待。

这位晋国老卒还炫耀说:他是赵氏老人,儿子在保卫赵城中阵亡,像他这样的人,有资格拦住领主的马车,找领主直接对话。只要扬的母亲嫁过去,那么扬就算是赵氏自己人了,他会出面找领主,把扬从许兵的队列中调出来,并入赵兵的行列——为了显示这个条件的优惠,这老兵还偷偷告诉扬的母亲,别看许国正卒的待遇好,可细算起来,还不如赵氏辅助兵的待遇呢。

出于对父亲的怀念,扬当即对母亲作出了否定回答——虽然母亲的话中隐藏着恳求的语气。

然而,私下里扬也不禁猜想:我们现在都每天能喝一顿肉汤,每次月圆都能吃一次肥肉,这样的待遇,竟然还不如赵氏辅助兵,那么赵氏正卒的待遇又该好到哪里去?难道像贵族一样,每天能喝到酒,能听到歌舞?

渐渐地,扬开始关心起周围来。随着周围的城市逐渐成形,扬接触到的士兵不再限于晋国的新军,其他国家的联军士兵与晋国的上军也开始与许国人接触。扬感觉到:晋国上军似乎与新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同样举止刻板而严谨,但他们的训练强度却远远不如新军,比如他们早晨不跑操,只偶尔进行队列训练……而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上军的装备与伙食,也不如新军。

对于这点差异,扬不敢找晋军打探,他寻找其他的联军士兵,比如,长期跟晋军并肩作战的卫国军队。

卫兵听说扬现在正在跟随新军一同训练时,脸上露出同情的笑容,问:“兄弟,吃苦了吧?晋国四军中,数魏氏的军队与赵氏的军队训练最严苛。而这两支军队当中,又数赵氏的训练任务最沉重,他们每天早晨要绕城跑步,号角吹得震天响,皮鞭抽得让我们都睡不成懒觉……啥,你就在赵军啊,嗯,你的运气可真够差的……

不过,赵军的伙食不错,听说他们的正卒每天有一斤肉配给,人吃肉都吃得腻了,见了肉都想扔……他奶奶的!我还听说,赵兵的装备最好,因为赵氏一贯穷,领民人口在几大家族中最少,所以赵氏把武士看的像自己的眼珠子一样,砸锅卖铁也要给士兵装上乌龟壳,所以历次战斗赵兵伤亡最轻,这一点可是闻名列国的。

你待在赵兵里,至少不用担心自己的性命了。赵家宗主绝不会让自己的士兵白白送命……哈哈,你们不是每天都在练跑步么?人都说这练得是逃命的本领。赵氏能跑,有一个笑话说赵兵的速度,说:当你追赶赵兵的时候,先是觉得剑能砍上对方。可当你抽出剑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们之间的距离必须用弓箭才能够得上……但等你准备好弓箭的时候,地平线上已经看不见赵兵的背影了。”

卫国士兵说的话虽然刻薄,但扬从卫国士兵的嘴里,听到了几个信息:装备好,训练苦,吃得好,善逃跑。

可这些还不能打动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