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相对应的是,赵兵穿过棘门,虽然也收起了武器,但他们马上在哨音的指挥下,维持原来的队形继续前进,脸上充满了回家的渴望。
大子光慢慢摇头,转身对身边的一位大臣低声说:“人都说武子仁善,可我看武子管理军队的手段显然比魏氏严厉。我记得崔杼回来的时候曾说过,晋国正在研究新的打法,其中的关键是赵武,他研究的新式战车就是为了配合新的打法。但这次,我却没有看到赵氏的新战车,怎么回事?”
大子光身边的大臣是晏婴,这是一位春秋时代的著名人物,但此时,他仅仅是送大子光入质的押运人。此人身材矮小,相貌并不出众,一路上,大子光把他当作智囊,有事就询问。
晏婴听到问话,眯起眼睛说:“来之前,我细细研究了晋国的八卿,唯独赵武这个人有点看不懂。这人大约是从小受家臣教养,性格有点孤僻,与晋国诸卿很少交往,虽然他是智氏女婿,但我没听说他与智氏有多么亲密,倒是与韩氏的韩起结伴终日。
我说他奇怪,是因为这人的知识传承难以让人摸清。传说他是由家臣教导长大的,但我细细考察,却发现他的家臣显然不具备他本身所具有的那些智慧,这倒使我想起了现在晋国的国君。同样是年少,现在晋国的国君却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老陈,他的智慧是从何而来的,莫非真有人‘生而知之’。
大子刚才说没见到赵氏战车,其实我也正奇怪呐,但考虑到晋国为隐瞒新式武器,不惜瞒下潘武被击杀的事,以此推测,我们看不到赵氏战车,也是顺理成章。只是不知道,晋国人如此注意保密,是谁的主意?韩伯的,还是赵武的。如果是赵武的主意,此人年纪轻轻竟如此深沉,真是可怕。
更可怕的是,晋国国君才有十四岁,而赵武现在不过二十出头,按通常情况计算,这对君臣至少还有四十年的寿命,他们现在这点年龄便显得如此沉稳而多智,四十年后,晋国会是个什么样子?光是设想一下,就令人不寒而栗。”
大子光哼了一声,不耐烦的摆手催促自己的御戎。
马车动了,大子光当先进入晋国的国门,赵武与魏颉边走边聊,故意落后一步,尾随着大子光进入国门——这两人早已认出了齐国的大子光,但他们没有向元帅交卸任务,所以不便擅自打招呼。
第六十九章 不知道该姓啥了
韩厥听到令狐颉与赵武归来,兴奋的迎出元帅府,他上前挽住令狐颉的胳膊,亲切的说:“魏军将,这次你们大胜而归,国君已经打算重重犒劳你们,你们带回来多少俘虏?”
魏颉分的很清楚,他低头汇报自己的收获:“斩杀四千余名,俘虏一千四百余名。”
魏颉这么说,是因为按规则,战场上被杀的敌人都是属于他这位“正将”的功劳。
赵武紧跟着汇报自己的战果:“俘虏四千一百三十余名。”
按规则,战场上个人俘虏的士兵,功劳归于自己。所以赵武身为副将,只报告了自己俘虏的人数——虽然被杀死的敌兵,也大多出于他家族私兵之手。
韩厥拍着令狐颉的肩膀,笑着说:“国君打算收下一半献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