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以往,船从金陵到兖州,便是顺利,一路上也总得十日左右。而蒸汽船则不然,不但顺风逆风顺水逆水都可以航行,就是晚上,它也只是降到半速,在前方的气死风灯指引下缓慢前行。因此,只用了三天,他便抵达了安平镇。
自从黄河改道之后,安平镇成了黄河与运河交会之口。董献廷在这里下了船,因为事起仓促,他还没有想好究竟是顺着黄河西去,还是继续北上,便暂时在安平镇住了下来。
此时的安平镇,繁华非常,借着水运之便,成为了兖州府的一处重镇。董献廷傍晚吃了饭,一个人在黄河畔漫步,见着水陆运输繁忙,不知不觉,便来到了镇外。
就在镇外,他看到数以百计的民工,扛着各式工具,顺着运河而来,一个个神情都甚是疲累。他见了觉得有些奇怪,便拦着其中一人:“你们这是从何而来?”
“疏浚黄河啊,乘着如此冬日水枯,赶紧疏浚,争取到来年水涨之时,蒸汽船能顺着黄河直接到西安去!”
“你这话说得就没常识了,黄河又不过西安。”有一个民工笑道。
“不是说还有条什么河通着黄河么……渭水还是什么来着?这位先生一看就是读书人,见多识广,想必应该知道?”
“是渭水。”董献廷点了点头:“不过明年想要船入西安,怕是不成吧?”
“有什么不成的?”
“如今西安可还是在大顺刘元帅手中,而且途中还要经过牛丞相治下之地啊。”
名义上的大顺还存在,刘宗敏为元帅,牛金星为丞相,只不过两人业已分裂,刘宗敏控制着陕南与汉中一带,而牛金星则控制着河南大部与湖广的北部。
“那又如何,华夏迟早要一统。”有个民工道。
“说起此事,前几日听闻大顺刘元帅的特使便经过咱们这边,说是要去青岛口议事——好像是要与华夏军夹击牛丞相,双方平分土地。”
听得这些民工七嘴八舌讨论起天下大事,其中粗鄙无知之处许多,董献廷心中原本是极不喜的:天下大事什么时候轮到这些泥腿子指手画脚了。但当得知刘宗敏特使来此的消息,他便一愣,在得知他要与华夏军夹击牛金星,董献廷更是悚然动容。
因为他的那位主上,正是牛金星。
第十一卷 六五零、明修栈道暗陈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