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俞国振的是隋可诚,霞老号的船长。他是海军舰长,有六年的舰长经验,而且为人沉稳坚毅。俞国振紧紧握了握他的手:“那就好,那就好,你们为华夏所立之功绩,与张骞、甘英相比毫不逊色,见到你们回来,我比打了大胜仗还要开心!”
俞国振这番话说得很质朴,众人却知道这是俞国振的真心话。此前俞国振还在青岛口指挥与建虏的决战,战场还没有打扫完毕,战后的表彰俞国振都没有参加,便匆匆南下赶来见他们。这其中虽然有迎接徐霞客灵位之意,但同样也是对他们这些生还者的重视。
“我准备设一种勋章,名为霞客勋章,专门颁发给你们,参与了此次环球航行的华夏勇者。”俞国振又道:“另外,你们的相关事迹,也会在华夏的工厂、农庄中传扬。你们做好准备,这半年内只怕少不得要你们去宣讲的。”
华夏民族从来就不是一个故步自封的民族,那些被洋人洗了脑子的洋奴,才以为华夏民族的内敛就是封闭,才将岛夷的轻浮当成开放。若华夏民族真是故步自封,又如何从黄河流域扩展到如今的疆域,如何将无数部族纳入其中!
即使面对大沙漠、大草原、大山大海这样的地理上的天险边界,华夏民族中的优秀人物,仍然敢凿通绝域,纵横四海。若不是本民族便有这种激情与热血,且不说张骞、郑和这样由朝廷政府支持的探险家,就是玄奘、法显、鉴真、丘处机这样的僧道,哪里能够在人类文明传播史上留下自己的浓墨重彩!
俞国振希望,借助于霞老号的探险行动,将华夏民族精神中的这种激情热血尽可能地唤醒。
“这里有几封信,是我们途经各国发给统帅的国书。”隋可诚谢过俞国振的夸奖,又将几封信交与俞国振。
这些信件大多都是拉丁文,俞国振自然是不认识的,他只是放在一边,笑着问道:“听闻你们还带了几个欧洲人来了,说说他们的情形吧。”
提到那几个欧洲人,众人都笑了起来。
“跟我们来的几个欧洲人乃是我们在欧洲时于海上所救,当时我们正经过……”
很快,这几个欧洲人就出现在俞国振面前。
为首的一个有着副红胡子,四肢粗壮有力,见到俞国振之后,他便单膝跪下,给俞国振行了个礼。俞国振示意他起身,又上下打量了他几眼。
这家伙名为邓肯?古德曼德森,自称是神圣罗马帝国人,而且曾经在为神圣罗马帝国效力的华伦斯坦手下任过军官,不过现在的神罗人可没有后世德国人的那种倨傲,见到俞国振的时候,他卑躬屈膝几乎到了谄媚的地步。
“听说你们在欧洲就知道我?”
“是的,尊敬的领主,我们在布赖滕费尔德作战的时候,我的同伴里有一位西班牙人,他不止一次给我提到,在遥远的东方,一位伟大的君主驱赶了该死的荷兰人。在我面临绝境的时候,您的海军舰长把我们救下,我想,这一定是神给我的旨意,让我来遥远的东方,为您这样伟大的君主效力。”
来自欧洲的马屁就是差劲,就连想要在俞国振手下讨口饭吃,也非得和那个神扯上关系。俞国振有些不屑地撇了一下嘴:“为我效力?我手下有的是精锐士兵,有可以一个打你们十个的勇将——你们能为我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