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页

“周阁老说了,天子觉得王公这个知州做得好,有意升职,想要另外务色一人为钦州知州,周阁老举荐了愚兄我。”见俞国振不肯看他的私信,陈子龙只能自己将信中的事情说出来:“周阁老说,王公知州做得太好了。我这继任者想要做好不易。”

俞国振微微笑了起来。

周延儒是张溥一力推回首辅宝座的,这一年来他左支右撑,倒是把大明的千疮百孔遮掩了不少。他既是张溥一手扶起,张溥虽死,可是与东林、复社的关系却未断,特别是陈子龙,更是张溥死后复社领袖之一,吴昌时虽然上蹿下跳,论影响比起陈子龙却还差了点。

但是举荐陈子龙为钦州知州,特别是还专门写信指点陈子龙“为官之道”。这就是在向俞国振示好。陈子龙明白这一点,俞国振也明白这一点,恐怕就是崇祯不明白这一点。

“济民,你说实话,我们多年的交情了。我这个钦州知州能不能当?”陈子龙盯紧了俞国振的眼睛。

俞国振沉吟了一会儿,陈子龙的坦率。让他很有好感,因此他不愿意欺瞒,便开口道:“卧子兄,若你能看得惯新襄,那便当得好知州,若你看不惯,或者要生什么事端,实话实说,咱们的朋友就做不成了。”

“你是视钦州为己物?”陈子龙眼中闪过一丝怒色。

“非也,是钦州百姓视钦州为己物。”俞国振目光同样变冷:“你上任之前,进过京,天子有何交待?”

俞国振很清楚崇祯任命陈子龙的原因,新襄的出现,使得整个钦州成为富庶繁华之地。原本钦州的人口不过区区万余,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这个数字增加了二十余倍,钦州治下的人口,现在不下二十万!其中新襄城有近十万人口,住在钦州城中的又有四五万人。除了常住人口之外,还有大量的流动人口,往来的商旅不绝。这给钦州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崇祯十二年时,钦州上缴国库的商税,高达五千七百两,而在王传胪之前,只是可怜的二百两!

自从对俞国振有了猜忌之心,崇祯很是花了一番心思在调查俞国振的家底上,当得知新襄的富庶之后,他便动了心思:国库内库,都需要钱,俞国振这么能赚,理当多为国尽力!

故此,俞国振判断,陈子龙被任命为钦州知州前面圣陛辞,崇祯必然有所交待。

果然,他这样一问,陈子龙默然不语。

“天子富有四海,却觊觎臣民的家财,让你这个原本该安抚臣民的地方官转职为收税的苛吏,卧子,你不觉得很有些不适么?”

俞国振收起了咄咄逼人的目光,却调侃起陈子龙来,陈子龙无言以对,唯有长叹。

“卧子,我不会让你难做,但你当真莫要干涉钦州事务,这样说可能对你这个知州有些不敬,但无为而治,正合你所学之道。”俞国振又道:“天子现在是捡软柿子捏,朝廷里富可敌国的高官大员绝对不少,周阁老虽是穷,别的阁老家里哪个不是连阡接陌?便是东林、复社的诸君子,家财万贯者,有几个没有占国家的便宜?”

“若是济民你,会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