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舍陛下之外,李氏宗亲之中,何人能比你更加适合?当年,你年纪不够,所以空有声名,却难以自立。三五载以后,谁还敢说,你的年纪资历不够呢?”
说完这些话,长孙无忌似乎轻松了许多。
“克明曾与我言,如若你愿插旗,他可为你外援。
蓟州苦寒不假,却是精兵锐士辈出之地。只要你能给他希望,他就能安心等待。
还有老徐,亦是如此。
论交情,你和老徐的交情,比我还早……你可知,老徐视你为不二之选,天底下能令他服气的人,再也没有。但若你不给他一个希望,他又如何能为你效命?”
说实在话,言庆有点懵了!
长孙无忌这些话,分明是逼他挑明态度。
其实,李言庆的心思,长孙无忌不是不清楚。但有些事情,他也好,杜如晦也罢,还有徐世绩、罗士信、王伏宝、刘黑闼、姚懿……都需要一个明确的态度。
含含糊糊,终究会令人产生误会。
这些人或是才华出众,或是野心勃勃。
他们愿意臣服李言庆,是因为他们相信,李言庆会给他们一个光明未来;可如果言庆就这样一直含糊下去,迟早会令这个团队分崩离析。就好像李世民,抢战功也好,争夺权力也罢,正是因为他的目标明确,才使得天策府,犹如铁板一块。
现在,长孙无忌需要李言庆,表明他的态度。
真的要表明吗?
李言庆长出一口气,睁开眼睛,凝视着长孙无忌。
“无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至多五载,我一定杀回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