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庆这篇文章,出于韩愈之《原道》。
准确的说,是一篇以儒家而之于释道的抨击。
这篇文章在后世,颇得赞誉,乃至于许多名家,纷纷作出评价,以赞誉其精神。
据说,原道在唐末传入高丽国,而被封为国之纲,并立碑于江边。
后来这高丽国也就是因为韩愈之故,才有了韩国之名……真伪无从考证,但可见原道一书在当时社会地位。
自汉魏以来,崇尚清玄,于是道教兴。
而战火连绵,五胡为乱,有佛教生出……许多世家,包括郑家在内,都曾有一段时间,抛弃了儒学思想。直到后来南北分立,才重新推行儒学,而有了并修之说。
南方,若不懂清玄,则无以为名士。
大名鼎鼎的谢安家族,就为了能在南方立足,专门有人去修习玄学,这是个身份的代表。而北方祸事多,汉人惨遭屠戮。佛教相对兴盛,儒学思想渐趋于淡薄。
言庆的这一篇原道,或许与时代稍有不和。
但对释道这个命题而言,倒还算是合适……
一个时辰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郑言庆和王通把各自的文章递上去,而后由在座之人做评判。
“王通之释道,正应释道之题,依我看应是胜出。”
在座的,学识都不算差,一眼就看出了,言庆的文章虽然破题不甚准确,但究其意义而言,远超过了王通的文章。因为郑言庆的原道,是立足于儒家学说,而评论释道。
刘炫咬了咬牙,再次站出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