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依照旧制,出身的品第,叫做乡品,与被评者的仕途,关系密切。
出任官吏,其官品要和乡品相适应。乡品高的,做官起点就高,又称起家官,被人们视为‘清官’,升迁快,也受人尊重。开皇以来,隋文帝虽试图打破这种规矩,但朝中担任要职的人,却大都是出身清白,门第高贵之人,依旧被世族掌控。
即便隋文帝开科举,选进士。
可入选者,多以官宦子弟为主,平民想要进入官场,困难重重。
而乡品卑微的人,做官的起点往往是‘浊官’,升迁慢,也被人所轻视。
郑大士看似给言庆一个四等出身,非常大方。可实际上言庆要做官,依旧是以浊官来起家。
没有安远堂的支持,即便他在文坛名声响亮,也会步履维艰。
这就是谋略!
让你从一个九等出身,一下子变成四等出身,何等恩宠?任何人遇到这种事情,只怕都会感激涕零,恨不得以死相报。而这,也正是郑大士的目的。
郑仁基哪怕是再不痛快,听完郑大士的话以后,也忍不住连连点头。
姜是老的辣……郑大士的手段,比之郑仁基高明一百倍。
“父亲,给郑世安中上出身倒没什么,可终究还要给他做个安排啊。”
“这有何难?”郑大士笑了笑,“从田庄里化出六十亩永业田给他,再给他四十亩露田,权作郑言庆求学之用,他祖孙岂不感激涕零?一百亩田地,为安远堂换一个人才……呵呵呵,仁基啊,这笔帐怎么算,都是咱们安远堂赚了个大头。”
是啊,还能得个资助贤士的好名声!
郑仁基亦忍不住连连赞叹:“父亲这一着,果然妙棋……高,实在是高。”
郑大士捻着胡须,脸上笑容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