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页

魏延既然坚持认为这是他的忠心感动了其他的将军,或者说是他个人的魅力,而使得他们毫无怨言的配合他的一切行动,廖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众人都退下去后,魏延为了确保战局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又在地图上比划了起来,反复的推敲,演示……

直到,夜已深下……

三更前,驻守鄃关的两万多军队,留下五千守关,其余万七千人已经埋锅造饭,吃过了,在校场上严阵以待。

魏延简单的说了几句后,又回过身来,对廖化道:“鄃关就交给将军你了。”

廖化拱手说道:“将军放心!”

魏延跨上战马,手提着大刀,带着人马,然后缓缓启关,一路向东……

当初,高干在知道吴求所部平定了济南,即将向他漯阴发兵而来的时候,他也曾组织了五万的人马,准备跟吴求耗在漯阴关下。只是,经过数战,高干败北,只得退去。回到城里后,高干听取了谋士逢纪的意见,又在城周数里的地方,利用优势的地理,在那里设置了数道关口,并且布置下了重兵,作为节节抗击敌军的阵地。

在这之前的战斗中,漯阴、鄃关、高唐方面的军队,先后对这些必进的关口发动了数次挑战。但每次都在双方损失惨重之下,皆无果而返。而这些关口,仍是牢牢的掌握在了敌军高干的手里。

目前的处境是,若想进一步对平原作战,那就要先突破了这些外围的关口。可惜这些外围的关口驻军甚多,在这方遭到攻击时,其他方面还可以从容的抽调出军队对他们进行增援,这就增加了攻击方的难度了。

而攻击方,虽然从三个方面进行突围,但他们并没有统一的指挥,加上各方的兵力最多不过三四万的样子,这就使得兵力又趋于分散状态了。逢纪于是利用了对方这个弱点,以他绝对优势的兵力,想要一个个将他们吃掉。在多次的大战下来,魏延终于找到了自己这方的弱点,于是才筹划出了这套三路大军同时配合作战的方案,希望三路同时发起进攻,这样也就可以逼得对方无兵可分,双方的优弱之势也就可以更改了。

魏延满怀着信心,带着所部人马,在天亮前悄悄的赶到了敌军城西的关口。

他已经跟吴求、木路约定好了,只等天际的第一缕曙光出现的时候,三面也就同时发动进攻。

其实,也没等多久,天悄悄的亮了起来。在魏延的指挥下,大军如水一样的,径直扑向了关口。

关口上的守军在一阵子的慌乱后,也渐渐平定了下来,组织了有效的阻挡,并派出快骑,向其他几路的驻军求救。

像这样的突袭,不三五天也就发生一次,他们也已经习以为常了,所以并不当做一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