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页

陈宫点了点头,也即站了起来,说道:“蒋军事说的在理,但我不明白,你的‘一劳永逸’是希望袁谭将袁绍多年经营的精兵强将都搬到这里来吗?若是这样,我不知道,我们能有把握尽快战胜他们吗?若不能,到时曹操从西面而来,我们两面受敌,又该如何?”

陈宫这话也是问得十分刻薄,众文武明白过来,自然都是反责蒋济。刘备眉毛一皱,暗想这也是关键要考虑的问他,要看他怎么回答。

蒋济却是不慌不忙,微微一笑:“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同意休兵的目的和关键了。我们这边同意休兵,主要就是在麻痹敌人,等我们借这休兵的机会,分兵出来,先拿下了东安平,则就可立足下来,以抗袁谭的后续兵马了。只要东安平不下,则袁谭的援军也就无法从北线夹击。我们只要控制了一上一下,则战争的主动权也就在我们的手上了。任他袁谭人马再多,也无法攻破我们的防线。

再说,他袁谭兵马一多起来,必然调度失灵,也必无任何战力可言。当然,我所说的消耗他的势力,并不是指袁绍的所有人马,袁绍与我等在斗,他同时也要跟公孙瓒斗。幽州未下,他袁绍必不敢将所有精兵强将都调到我这里来,所以请军师也不必着急。至于曹操嘛,他刚刚败了一场,短时间内必然无法恢复过来,所以我们也不必担心他会拖我们的后腿了。”

蒋济这一分析下来,众人又是点头。而坐在下席的吕蒙,更是将他引为崇拜的对象。

陈宫被他驳斥得脸色却是刷的一下白了,但他毕竟久经阅历,他想了想,到底压住了脾气,缓缓笑道:“如你所说,你想借此休兵的机会分兵攻打东安平,但你也承认过袁谭身边有郭图、辛评这样的谋士在,你这次举措,又岂能瞒得过他们?”

蒋济拱手道:“军师所言就在这里,这也正是我想要说的。我们不能再在这里辩论了,时间久了,就怕郭图、辛评他们先我们一步想到啊。他若增兵此地,我们就更难对付了。”

陈宫一愣,想想他的话倒是有理。但他身为三军军师,自己的主意没得到肯定也就罢了,但争论来争论去到底还是输在了这小孩手上,叫他面子如何挂的去?陈宫左右想了想,鼻子轻轻一哼,对刘备说道:“我看蒋军事的主意倒是不错,不过,我不知哪位将军愿意听从他的指挥,带人马随他去东安平?”

他这话虽是向刘备说的,但口气完全是在责问众位将军。他的话无意在提醒各位,要想赞成蒋济的意见,则必须听从蒋济的指挥。别说蒋济还是个少年,刚刚进入刘备阵营,就是他的主意再好,没得到军师陈宫的一口同意前,这些将军们当然不会舍军师而从一个小小的参镇东军事。

刘备听陈宫的口气,自然知道他说这些话是在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做的最后努力,他也就不好责备陈宫了。他当然从陈宫和众位将军的表情里看出来,蒋济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孩子,在没有任何威信前,要想说服这些人,那他得先拿出点像样的成绩才行。正好,陈宫不是刁难蒋济,在我没决定让谁带兵偷袭东安平前他就胡乱指派蒋济吗,那好,我倒是顺着陈宫的意思,这次任务就交给蒋济了!

刘备嘿嘿一笑,说道:“嗯,军师的主意不错,我就按照军师你的意思,将此次带兵去东安平的行动指挥权就交给蒋济了。只不知,有哪位将军愿意跟随蒋济立此功劳?”

陈宫也没想到刘备会把他的话当枪使了,自然怔愕。

但可喜的事,问了一遍,居然无人敢应。

刘备心里不免失望,难道就没有人能欣赏,愿意信任这个孩子吗?

坐在下首有陈到、太史慈等。陈到是刘备的中军,不说他有保护刘备的责任,就是要听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孩指挥,以他的臭脾气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而太史慈,他虽然对这少年有了点兴趣,但他明显看的出来,这是军师跟蒋济之间的斗气,他要站出来那就得罪军师了,他现在能做的,唯有保持沉默。余下的,则都是各怀心思,自不愿站出来。

也就在众人没有应声,蒋济心里的一片少年壮志之情渐渐耗尽时,吕蒙左顾右盼,以他卑微弱小的身躯力挺蒋济。既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那我就站出来吧!他,站了起来,拱手道:“使君,不知道我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