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轻咦了一声,抬起了眉头瞅了我一眼,缓缓地道:“你有甚子想法,说来让为父先详参一二也是无妨的,反正三郎是你弟弟,你大哥不在,你也该人拿点主意。”
……
“既然父亲您这么说,孩儿也就说了,其实孩儿觉得,凭老三的性子,当文官,怕是不成的。”我这话完全出自于真心,我跟老三太想象了,我甚至觉得我超过娘亲和老爷子对老三的内心世界的了解。因为老三跟我是一类人,而且这小屁孩子长久以来一直把我当成他学习的目标和偶象。
而大哥又是另一类人,他的谦虚还有为和与善,还有谨言慎行都代表着他有着成为一代名臣的潜力。而我,不过是赶鸭子上架,串到渭南地面来搞七搞八,真正能耐的,还是我招徕来的这些人材,本公子在渭南任县令,手下的这八位官员,论起才干来,且不说他人,光是狄仁杰,就曾任大唐宰相十数年,而至于其他几位,都绝对是一时之俊杰。
本公子宁可率领千军万马,斩将夺旗,也绝不愿意去做什么守牧一方的封疆大吏,做那玩意最是没前途,至少对于我这个热爱教育事业,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的性格来说,很没前途的。
老爷子垂眉闭眼,很是深思了一番,良久方自叹了一声:“再等等吧,现在三郎也还小,再过上一些时日,看这孽子能不能定下心性来,若是不成,就把他丢我大唐军事学院里边去,那样的环境,怕是才能收拾住这小子。二郎以为如何?”
“父亲之言甚善,既然父亲想再等等,孩儿自然是没什么意见,父亲但请宽心便是,有孩儿在,定不教老三变成那些混吃等死的勋贵子弟。”我已经听到了结果,自然要做出表态。
老爷子的考虑与我不谋而合,正在另一个温泉池里摆显泳技的老三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一生的命运,也就是在自己的二哥和父亲的这次交谈之后便给定了下来。
第984章 又一个必征之国
不过这样也好,谁让他一向这么没心没肺的,娘亲和老爷子可算得是为了他操碎了心,连带我这个二哥也累得够呛,没办法,大哥不在,我这个二哥自然要担起责任,说实话,我有时候真的恨不得把这小子提溜到军事学院里丢下,让他知道啥叫规矩,啥叫好歹,省得整天让家人担心。
今天听了老爷子的答案,我知道,老爷子怕是有些心动了,或者应该说,老爷子也觉得常规性的教育方式怕是对老三这混球没有多大的作用了,对付非常人,就得采取非常手段。
武研院抽调了近百名精悍的匠师,带上大量的燧发装置和工具,前往剑南道,对剑南道的五万大唐精锐的手雷、火炮和迫击炮进行击发装备的改装工作,没办法,二百门火炮,千多门迫击炮,无数竹木柄手雷早在数月前便已运至了剑南道的军队手中,总不能再让他们再累死累活地运回长安来改装之后再运回去。不仅仅是浪费人力和物力,还会造成原本确定的发动攻击时间的延误。
而派出匠师,送出燧发装置,还能更好地将燧装装置的使用教授给大唐的将士们,节省了时间的同时,也节省了开支。
另外,大唐帝都长安经由汉中地区直抵益州的水泥直道终于在耗费了数万人命之后,强行地接通了,自此,原本的蜀道难,已经成为了过去,至少大唐的四轮马车可以平缓的通过,而不会像以往一般,人马都得小心翼翼地在栈道上走,生怕一不小心就掉入万丈深渊。
道路的拓展,交通的便利,使得蜀锦、丝绸、茶叶更能容易地从蜀地运往长安及全国的各种州县,增加了物资的流通和商贸的往来,将会使用蜀地的经济实力向上拔高。
大唐帝国已经越来越重视道路交通的建设和维护,至少他们已经清醒地认为到,要想成为一个强权的帝国,对于帝国疆域的有效掌控是相当必要的手段,想想,如果剑南或者是江南发生叛乱,而大唐帝都忠于朝庭的十余万大军能在短短的十数天内,就突然出现在叛军的眼前,将叛乱镇压下去,这种效率,可谓是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