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页

调教初唐[校对版] 晴了 2488 字 2023-03-15

当李叔叔派了的宣旨官,到了武研院内宣布了这一新政策之后,数千名能工巧匠,皆尽是对李叔叔这位英明皇帝陛下的赞美之词,好些老匠师都老泪纵横,这,既有我的努力争取,也同样是他们作出了成绩,否则,今天的这一幕,根本没有可能出现。

……

贞观二十一年九月十日,重阳节后这一天,在大唐皇帝陛下、大唐宰相、大唐国学祭酒、大唐车骑大将军等一干大唐顶尖人物的剪刀咔嚓的一刹那,大唐曲江书院,终于算是正式开始运营了。

而书院启用仪式方一结束,早已从半个月前的报纸杂志上就获知了大唐曲江书院开院消息的各路仁人智士,不论是门阀世家的子弟,还是寒门士子,等李叔叔等人消失了身影之后,都急不可耐地踏入了院门,在书院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开始参观起这所占地和规模快赶上后世知名综合型科技大学的书院。

光是书院中的藏书楼就有十二幢之多,其中又分为文学、艺术、建筑、医药学、格物、算术几何等等。“这十二幢书院,四楼、三楼为藏书之所,而二楼、一楼为阅读之地,每幢大楼里,都有近八百个读书阅览座位,而且每幢大楼里边,相同内容的书册都至少有数十本之多,以防有人借阅之后,旁人只能干瞪眼……”我站在阳台上,为李叔叔等人指点着书院的一角。

不过今天涌进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不光把十二幢大楼的一二层挤得满满当当,甚至有些人干脆捧着书册,站到了楼外的走廊,又或者是坐在藏书院的院内的休息长凳上,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

“老夫看今天这个架势,你这来的,怕是不下万人吧?”李叔叔不由得惊叹了起来。我自己也很是吃惊,原本虽然我也很有信心,但是却不认为会有这多的人来,嗯,真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十二幢藏书楼,啧啧,真是大手笔,遗爱贤侄,你这里的藏书怕是不会少于五十万之数吧?”孔颖达孔老头站在了阳台边上很是有些感慨地言道。

第806章 青山别墅

虽然他的脊背依旧挺得笔直,但是,原本有些发灰的头发已经尽成了雪色,看样子这两年来,他的日子可是不好过得紧,这倒让我对他起了一丝敬意,毕竟,虽然他是充当科举改革的炮灰角色,但是他的人品确实不错,对于书院的建设,这位大唐教育部部长矣多有良言。

我恭敬地答道:“其实这十二幢藏书楼内,共计贮有藏书计五百四十万册之巨。”咱不是吹牛,绝对有这个数。

“什么?五百四十万册?贤婿你莫不是瞎吹吧?”李叔叔手中的茶杯差点失手掉在地上,很是吃惊地看着我,我赶紧向这些大佬作了解释,其实总共的藏书量是十八万册,不过每本书籍都有三十册之多,为的就是防止一些窃书者和着损坏书册的不良之徒。而且也便于人们借阅。

另外,有很多流传下来极少的孤本书籍也经过了我的抢救性校订和印刷,使其内容得以继续传承和保留,而且被大唐进奏院掳来的大量西方典籍,在李叔叔的颔首,大唐帝国强大的国家机器的干预之下,便得翻译工作如虎添翼,目前在进奏院内的翻译馆已经翻译出约藏书量中的五分之一强,经过印刷出版,都摆放到了藏书楼内,亦有部份关于建筑、冶炼、养殖、种植、医学药方面的教科类书籍向大唐各个相关部门供应,不过在藏书楼内亦有留存。

这件事,我可是很沾沾自喜的,毕竟咱也为华夏民族的知识文化传承和对西方古代文明的知识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不过,我同样感到十分的心疼。因为光是为了书院的建设和成立,为了书籍的留存、印刷,包括书院各种教学设施的投入,虽然得到了大唐朝野上下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但是光我自己就掏了近四十七万贯的腰包。

心疼得老子好几天都很忧郁,虽然凭我手中的产业,这四十七万贯只需要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可以赚到,但是,我毕竟只是一个普通人,虽然对于金钱方面并不看重,但是为了出名,为了显摆自己为国为民,争优创绩,一下子就花了那么多钱,还是会在心里有些阴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