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选在了弘治七年,背后也有深意,陈镰是在弘治九年就任广西巡抚,这又是说,这不是我的失职,这是前任的失职。
看到了陈镰的奏疏,朱佑樘的眼中掠过了一丝杀机。
大明的体制,本就是以制衡为主,在京城里,内阁阁臣之间相互制衡,在六部里,部堂中还有个给事中看着,对整个文官集团,有锦衣卫和东厂,在军事上,是以文治武,文官边上,再委派宫里的太监为监军在旁掣肘。
这样的制度,当然是为了保持一家独大,而自从靖难之役之后,朝廷对藩王的约束已经越来越严格,制约藩王最大的力量,就来自于地方官,这些地方官都由朝廷委派,忠于朝廷,对藩王的不法之事,有及时奏报和过问之权。
可是陈镰却告诉朱佑樘,官府不敢问,朱约麟的儿子杀了人,官府连问都不敢,一方面,虽然是说陈镰的前任何等懦弱,可是另一方面却透出一个信息,靖江王在广西,已经无人可以制衡了,今日他儿子杀人可以不敢问,明日他若是造反,是不是也可以不敢问?
这已经涉及到了朱佑樘的核心利益,朱佑樘又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朱佑樘慢吞吞的合上奏疏,这一次,他出奇的没有去问刘健等人的意见,而是直接了当的道:“拟旨意,靖江王逾越礼制,无视祖宗之法,其言其行,恶迹斑斑,捋亲王爵,贬为郡王,没收三县封地,其嫡长子朱经扶罪大恶极,废为庶人,命有司拿办,族人朱善,亦一同拿回京师,严惩不贷。”
第275章 圣旨到
八百里加急,一道旨意飞快地朝广西过去。
其实旨意还没有出来,结局就已经注定,一些消息灵通的,也大致能猜出一点儿圣意,前些时日,皇上还在为藩王的事而头痛,而现在事情水落石出,靖江王府逾越祖制,罪证确凿,那就不必怕得罪藩王了,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有人猜测,皇上应当不会对靖江王斩草除根,全部废黜为庶人的可能应当不高,毕竟宫里头还要表现出一点儿亲情,多半是狠狠地敲打,可是如何敲打,却又是一个谜。
四月月底,旨意到了桂林,在巡抚衙门里,靖江王带着子侄会同广西巡抚陈镰一道接旨,靖江王在广西呆得久了,自然比不得宁王在京师里有人给他随时传递消息,所以京师里发生什么,到现在他还是一概不知,更不知道陈镰早就将他卖了,现在他还在给人数钱呢。
接旨意之前,靖江王还和陈镰热络地说了几句话,陈镰也宽慰了他几句,让靖江王心里生出一点儿侥幸,可是真正接到旨意时,却如晴天霹雳,一下子轰得他天旋地转,呆呆的说不出话来。
亲王降格为郡王,移三县藩地,朱约麟的封地在静江府,本叫静江王,不过后来这爵位从静江改为了靖江,有平靖西南之意,整个静江府户籍不过四万,下辖五县而已,移了三县,只剩下两县,户籍不过两万,靖江王府在藩王之中本就显得灰头土脸,再这般折腾一下,只怕就更难堪了。
郡王在别人看来或许遥遥不可及,可是对朱约麟这样的亲王一下子从云端跌下来,这一跤对他来说很重,重得他缓不过劲。更何况历朝历代,一旦贬斥的亲王,往往都是朝不保夕,因为这宫里对你的最后一丁点亲情都已经淡薄,往后还会照顾你吗?
朱约麟的额头已是冷汗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