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纽约,凯瑟琳终于想出了营救陈子锟的办法。
她查阅了西点军校的历史资料,证明了一件事,陈子锟实际上是出生在旧金山的美国公民,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美国陆军职务,军衔陆军准将,参赞军务,协调中美关系,在诺曼底登陆时身先士卒,血战奥马哈海滩,荣获过杰出服务勋章,这是陆军最高荣誉,仅次于国会荣誉勋章。
一个纯正的美国人,一个退役陆军准将,一个反法西斯的英雄,一个反抗暴政从铁幕后逃出的传奇人物,这是多好的新闻素材啊。
伊丽莎白也没闲着,配合母亲的工作,在档案馆翻了好几天的故纸堆,将二十年代、四十年代的两本时代周刊翻了出来,封面上的陈子锟依然英气逼人。
“哦,上帝,如果我活在那个年代,一定会爱上他。”伊丽莎白不禁遐思无限。
一夜之间,纽约所有主流媒体全部刊登陈子锟的新闻,报纸杂志电台电视,铺天盖地。
第十四章 何处是我家
陈子锟事件引起轩然大波,纽约平静的冬天忽然变得热闹起来,这事儿最先是新闻界炒作起来的,唯恐天下的记者们正愁找不到好话题呢,真是瞌睡有人送枕头,在凯瑟琳以及纽约时报主导下,美国的良心们忙碌起来,全方位的进行报道。
记者们无孔不入,刨事儿的本事无人能及,连陈子锟的出生证原件都被扒拉出来,当年提供证件的老头子鸡叔还没死,已经一百几十岁的人了,他说:“我就知道那孩子有出息。”最后以一百五十美元的价格将这张泛黄的出生纸卖给了记者。
陈子锟的西点成绩单,学生照片,从军档案,杰出服务勋章的原始档案,在抱犊崮营救西方人质的壮举,时代周刊的个人专访,以及当年诺曼底登陆时期的照片、报道,史迪威将军的回忆录,罗斯福的日记,全都翻出来公诸于众。
唐人街沸腾了,纽约沸腾了,美国沸腾了。
美国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陈子锟虽然是华裔,但却是货真价实的美国人,二战英雄,有着光辉灿烂的经历,随便哪一段挑出来,拿到好莱坞当剧本卖,都能卖出大价钱来,再加上记者们的刻意煽情与挑唆,单纯的美国人不激动才怪。
很快,美国各退伍军人组织,二战联谊会加入进来,其中不乏西点校友,别管认不认识陈子锟,这些闲的蛋疼的老兵们都仗义伸出了援手。
然后是各反战组织,本来好好的从事他们的反越战事业,居然也客串了一把,在华盛顿国会大厦门口摆起了摊子,抗议政府不作为,把一名二战老兵丢给英国佬不管。
犹太财团也加入进来,如今波士顿希尔曼银行已经是美国金融界很有分量的机构,陈子锟在银行里占了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但因为人不在,这些股份的表决权一直处于弃权状态,为了争取到陈子锟的支持,银行高层开始各显神通,向参议院的朋友们游说。